下列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用石墨电极电解Mg(NO3)2、Cu( NO3)2的混合液 |
比较确定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B |
测同温同浓度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 |
确定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
C |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1NaClO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 |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
D |
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炽热的炉膛内有反应:C(s)+O2(g)=CO2(g),△H=-392kJ·mol—1 往炉膛内通入水蒸汽时,有如下反应:C(s)+H2O(g)=CO(g)+H2(g),△H=+131 kJ·mol—1 CO(g) + 1/2O2(g)= CO2(g),ΔH="-282" kJ·mol—1 H2(g)+1/2O2(g)=H2O(g),△H=-241kJ·mol—1,由以上反应推断往炽热的炉膛内通入水蒸汽时()
A.既能使炉火更旺,又能节省燃料 |
B.虽不能使炉火更旺,但可以节省燃料 |
C.不能节省燃料,但能使炉火瞬间更旺 |
D.既不能使炉火更旺,又不能节省燃料 |
目前人们正研究开发一种高能电池——钠硫电池,它以熔融的钠、硫为两极,以Na+导电的陶瓷作固体电解质,反应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硫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 |
B.放电时,电池中消耗4.6g Na,反应中转移1.204×1023个电子 |
C.该反应一定是一个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 |
D.放电时,电子从钠极经外电路流向到硫极,再从硫极经内电路流向钠 |
电瓶车所用电池一般为铅蓄电池,这是一种典型的可充电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
Pb+PbO2+4H++2SO42-2PbSO4+2H2O,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流动方向由A经导线流向B |
B.放电时:正极反应是Pb-2e-+SO42-![]() |
C.充电时:铅蓄电池的负极应与充电器电源的正极相连 |
D.充电时:阳极反应是PbSO4-2e-+2H2O![]() |
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ΔH=+49.0 kJ·mol-1
②CH3OH(g)+O2(g)===CO2(g)+2H2(g);ΔH=-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用甲醇(CH3OH)为原料设计成燃料电池,则通入甲醇的电极为正极 |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上图所示 |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
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 |
下列有关有机物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烯分子中有一个sp2-sp2σ键和一个p-pπ键 |
B.乙炔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它们之间可形成两个π键 |
C.乙烷两个C原子均是sp3杂化,分子中一共有6个σ键 |
D.苯分子中的碳原子采用sp2杂化,且每个碳原子均存在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