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下图说法不正确的有
| A.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既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又具有选择透过性 |
| B.②代表的成分在不同的生物膜中其种类和数量不同 |
| C.生物膜以③为基本支架属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 |
| D.有气味的物质能与位于鼻上皮的气味受体细胞上的气味受体结合,然后将信号传达到大脑,这些气味受体属于图中的① |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 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c. 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 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与有氧呼吸相等
某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 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 二氧化碳→类胡萝卜素→ATP
c. 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D. 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糖类
下列图表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Ⅰ |
试管Ⅱ |
试管Ⅲ |
|
| 某酶 |
2ml |
2ml |
2ml |
| pH |
8 |
8 |
7 |
| 温度 |
60℃ |
40℃ |
40℃ |
| 反应物 |
2ml |
2ml |
2ml |

A. 甲物质可能抑制该酶的活性
B. 该酶比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 该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比碱性环境高
D. 该酶在作用35min后便失去活性
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本尼迪特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
|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
|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
|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
通过质壁分离和复原可以鉴定的是:
①细胞的死活
②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③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系统
④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吸水性依次递减
⑤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的
⑥细胞膜是单层膜
| A.①②③ | B.②④⑥ | C.②③⑤ | D.①②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