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活动诸方面的问题,其特点是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实现对地球多分辨率、三维描述,也可以说就是虚拟地球。其中,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地球重要的技术基础。下面对数字地球说法错误的是
①数字地球一经我们的创造就便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以外
②数字地球的出现说明真实地球已经被我们打上深深的烙印
③数字地球相对应真实地球而言,只是我们形象化的想象
④数字地球的出现说明实践基础上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映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因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这表明()
①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③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
①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②事物之间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的特点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做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这说明真理()
①具体的②有条件的③客观的④因人而异的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家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的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
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③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