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发展指数是对某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科技等方面测量的综合性指数,数值越高,发展水平越好。读我国2000年及2008年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图,完成下列问题。八年来,中部地带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变化不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鄂 | B.豫 | C.冀 | D.皖 |
促进内蒙古农村综合发展指数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粮食生产大幅增加 | B.劳动力增加 |
C.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 D.灾害性天气频率大幅度减少 |
如图是电脑模拟某日地球的太阳光照图,图中光亮部分为白天,图片中央的大片陆地分别是北美洲和南美洲。图中此刻可能出现的情形是
A.我国正值正午时分 | B.南美洲基本都在上午 |
C.非洲大部分地区进入黑夜 | D.太平洋地区以白天为主 |
有效生态承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分析表中的数据,完成问题
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 (单位:公顷/人)
国家 |
生态 足迹 |
有效生 态承载力 |
生态 赤字 |
国家 |
生态 足迹 |
有效生 态承载力 |
生态 赤字 |
新加坡 |
6.9 |
O.1 |
-6.8 |
冰岛 |
7.4 |
21.7 |
14.3 |
比利时 |
5.0 |
1.2 |
-3.8 |
新西兰 |
7.6 |
20.4 |
12.8 |
美国 |
10.3 |
6.7 |
-3.6 |
秘鲁 |
1.6 |
7.7 |
6.1 |
英国 |
5.2 |
1.7 |
-3.5 |
澳大利亚 |
9.0 |
14.0 |
5.0 |
日本 |
4.3 |
0.9 |
-3.4 |
巴西 |
3.1 |
6.7 |
3.6 |
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O.8公顷/人。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
A.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 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
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 D.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
如图为某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C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环保投入大量增加
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自然减轻
③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
④法律健全,禁止所有排污工业的生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图中A-C时段,该地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农牧业 | B.钢铁工业 | C.电子工业 | D.第三产业 |
2007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部分水域大规模暴发蓝藻,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严重影响。据此回答太湖蓝藻暴发的因素是
①高温少雨,太湖水位偏低②大量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污水排放
③流域面积小④高压控制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下列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①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②土地荒漠化的加剧
③放射性物质泄漏④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