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最有可能的是
|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
| B.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 |
| C.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 D.1月M地区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 |
M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
| A.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 | B.M侧是阴坡,热量相对较低 |
| C.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 D.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的形态结构图,河流的阴影部分表示受潮汐影响显著的河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以下叙述最正确的是:
| A.现在机场地址在远离城市的东部沿海,是为了便于海洋和航空的联合运输 |
| B.①、②、③、④四个码头中,可出入船舶吨位最大的是③号码头 |
| C.为了减少乘客进城的交通费用,火车站位置由老站迁往新站 |
| D.城市交通线路呈环形-放射状分布 |
图示城市的功能结构和形态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城市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主要是受到地形的影响 |
| B.工业区临江分布,主要为了排污方便 |
| C.随着城市扩张,该区域水循环下渗环节增强 |
| D.城区中湖泊湿地的面积随城市范围的扩张而增加 |
读我国2014年1月13西北某地等高线和等压线分布图,图中天气系统移动速度为120km/天,回答下列各题
根据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以高原丘陵为主 |
| B.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 |
| C.陡崖绝对高度可能为850米 |
| D.图中山峰和城市的相对高差为900—1000米 |
此时图中城市的风向及24—36小时之间城市可能的天气状况为()
| A.偏南风雨雪、降温 | B.偏南风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
| C.偏北风雨雪、降温 | D.偏北风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
学生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准备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 A.气温分布图 | B.降水分布图 | C.工业分布图 | D.旅游景观分布图 |
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
|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
|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秤取泥沙总量 |
| D.在流域出口设置收集池,年终秤取泥沙总量 |
下图是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尽管当地潮湿、粘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简化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地点 |
A |
B |
C |
| 海拔(米) |
500 |
250 |
600 |
| 某沉积层埋藏深度(米) |
421 |
3 |
412 |
该区域可能属()
| A.向斜谷 | B.背斜谷 | C.向斜山 | D.背斜山 |
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东北地区 | B.华北地区 | C.西南地区 | D.江南地区 |
某旅客于2013年8月中旬乘坐18:30起飞的飞机,从西安飞往乌鲁木齐,下图为该旅客途经祁连山时拍下的照片,请回答下列各题。
此时飞机的飞行方向是图中的
| A.甲方向 | B.乙方向 | C.丙方向 | D.丁方向 |
图中的冰雪仅分布在山的一侧,此侧属于
| A.向阳坡 | B.迎风坡 | C.背阳坡 | D.背风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