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习题。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本词作于一九二九年十月。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他的意见不被多数同志所接受,也未能当选为前委委员,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后,毛泽东先后到上杭等地指导地方工作。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当时的心情在这首词里也有所反映。对上面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
B.岁岁重阳——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
C.战地黄花分外香——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诗人。 |
D.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诗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
下片上句刚说“不似春光”,下句又马上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 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 普天乐
张养浩
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1)这首小令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
(2)在小令中,作者对屈原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题。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苏州
苏舜钦①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②暮亦行。
注:①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
流连光景之作。②区区:既“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1)诗的颔联,写景艺术颇具特色,请作简要赏析。
(2)评论家认为,此诗“以清切闲淡为主”,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柳梢青 岳阳楼
戴复古①
袖剑飞吟②。洞庭青草③,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④一点,自古如今。
【注】①戴复古: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②袖剑飞吟:相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留诗于壁上,曰:“朝游百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袖剑:衣袖里藏着短剑。飞吟:临风吟唱。③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在洞庭湖的南头)。④君山:在洞庭湖中,相传是湘君出没之处,故名。词上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内容分析。
词下阕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早秋
赵 嘏
流年堪惜又堪惊,砧杵风来满郡城。
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云平。
思家正叹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
此日沾襟念歧路,不知何处是前程。
【注】此诗作于赴长安科考过齐安时,作者早年曾数去塞北。
(1)诗中哪些内容写出了早秋的特点?
(2)前人认为“流年堪惜又堪惊”一句“发语挺拔,力振全篇”,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