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纵观这么多年党代会的报告,十三大是“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四大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则进一步发展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到了十七大就已经变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十八大发展到“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提法的变迁很容易看出,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就是解决公平问题。
结合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强调解决公平问题的依据是什么?(6分)
(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说明当前我国解决公平问题的措施。(6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个人品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梦”凝聚亿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2013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材料一 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1)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2013年2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二全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为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
(2)从“认识社会”角度看,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哲学依据及基本内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2008—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情况

材料二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为此, 2013年1月下旬,习近平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或问题。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正确的消费观说明我们怎样才能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2)运用文化生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知识,回答要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办?
材料三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会议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央政治局带头改进党风的意义。

(10分)【思想政治——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2013年3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制裁朝鲜的2094号决议。这是联合国迄今对朝鲜实施的最严厉的制裁。中国投了赞成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支持安理会对朝鲜核试作出必要、适度反应,2094号决议表明了国际社会反对朝鲜核试验的立场,同时承诺通过对话与谈判的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重申支持并呼吁重启六方会谈.以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材料二2012年1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耶雷米奇时指出。国际社会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加强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希望联合国说公道话、办公道事,始终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中国将一如既往加强同联合国合作,致力于同各国一道,推动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公平正义。耶雷米奇表示,联合国高度重视同中国的合作,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特别是坚定支持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的作用是建设性和至关重要的。
(1)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094号制裁决议,体现了安理会的什么职责?(4分)
(2)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6分)

(14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材料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在海外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2012年,纽约中国龙年新春音乐会、悉尼春节大巡游、中欧文化对话年、中韩友好交流年、中泰一家亲等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活动在世界各国蓬勃展开.吸引了世界各国民众的广泛参与和热情关注。
(1)运用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关系的理解。(6分)
材料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5%,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2)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分析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原因。(8分)

(24分)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
材料一山东省八五以来对环境领域投资情况和环境污染与GDP增长关系图

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环境污染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正处于A点,离拐点还有一定距离。
材料二“美丽山东”首次写进201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加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依法严厉查处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行为。从而让齐鲁大地更加美丽,生态山东造福人民。
材料三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努力建设美丽山东,实现经济文化的永续发展。
(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3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怎样才能让“齐鲁大地更加美丽,生态山东造福人民。”(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建设“美丽山东”政府应承担的责任。(8分)
(3)结合材料三,回答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唯物论道理。(7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