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同学发现的一张某年的历史大事记,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根据其记载的事件对这张大事记的年份进行了推断。其中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1月14日,《中国女报》在上海创刊。秋瑾、陈伯平任编辑。 6月15日,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召开,通过了《禁止从气球上投掷投射物和爆炸物宣言》等14个国际公约。 7月30日,日本与俄国签订《日俄密约》,把中国东三省分为南北两部分,分属日俄的势力范围。 10月中旬,美国爆发银行危机,危机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德、英、法竭力向自己的殖民地转嫁危机。 |
A.甲:《中国女报》创刊说明辛亥革命后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时间在1911年以后
B.乙:海牙和平会议上通过的这个宣言表明飞机尚未发明,时间在1903年之前
C.丙:《日俄密约》内容体现了典型的帝国主义特征,时间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D.丁:美国爆发银行危机波及多国及各国向殖民地转嫁危机,时间在1929~1933年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
1789年,法国通过了《人权宣言》。有历史学家这样解释“宣言”二字:“有意模仿国王诏书中的神圣程式”,通过“诉诸普遍原则,诉诸神授,而赋予人民主权以以往君主行为才有的神圣色彩”。这种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权宣言》的颁布
A.彻底否定绝对的君主主权 | B.按卢梭的理想实施直接民主 |
C.号召人民整体参加法国大革命 | D.实现了人人平等 |
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这表明,马基雅维利认为
A.君主制是摆脱无序状态的必然选择 | B.君主制是有序状态下的最理想政权 |
C.君主的统治神圣而高贵 | D.君主的统治必须合乎道德 |
有人认为:“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是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环,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里的“现实目标”指的是
A.黄金和土地 | B.资本 | C.商品市场 | D.原料 |
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主张表明
A.古希腊民主政治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 | B.人类社会的传统和习俗不容置疑 |
C.社会的道德规范是客观统一的 | D.人们应对宗教神学持怀疑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