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五四运动的发生 | B.红色政权的建立 |
| C.北伐战争的胜利 | D.抗日战争的爆发 |
观察油画《井冈山上》,该画描绘了毛泽东率军队到达井冈山的场景。当时毛泽东站在井冈山上正在思索的
是()
A
.如何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如何把苏联的指导落到实处
C.如
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 D.如何尽快同党中央取得联系
近代前期,某一历史人物认为“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该历史人物应是()
| A.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想”的倡导者 | B.维新办法运动的领导者 |
| C.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知识分子 | 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
20世纪初,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某班同学就东京成为重要阵地的原因进行探讨时提出了以下意见,较为恰当的是()
| A.东京是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中国留学生聚集地 |
| B.当时日本明治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 |
| C.中国和日本相似的国情使许多日本人支持中国革命 |
|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核心人物孙中山当时在日本东京 |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推进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力量。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得益于()
①清政府统治政策的调整
②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深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实业救国潮流的推动
④政治体制的改革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郑观应曾作了这样的论述,“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员……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其论述()
| A.指出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 B.揭示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
| C.触及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 D.反映了知识阶层改造传统思想的迫切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