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NaNO2(亚硝酸钠)、NaCl和物质M (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像和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t2 ℃时,NaNO2、NaCl和M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②如图2所示,当往试管中加入5mL稀盐酸时,试管内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放热使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不考虑水分蒸发)。请判断: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NaNO2、NaCl和M中的____。
③分别将NaNO2、NaCl和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2)下图是小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①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____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作用是_     ___。
②指出图②中的一处错误操作____。
③配制时应选择___     _(填10、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④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              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的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烧瓶和烧杯中都是自来水.

(1)酒精(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中消耗的40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J.(酒精热值为3.0×107J/kg)
(3)实验结束后从试管和烧杯中各取10mL水,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震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如图实验方法分离 N a C l C a C l 2 两种固体的混合物A,根据操作流程完成下列问题:
(1)B物质是
(2)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经分析上述方法分离出的F含杂质,请对该设计方案加以完善
(4)若用原操作方法,要测出混合物A中 N a C l C a C l 2 的质量比,不称量D,可通过称量的质量求解.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金属性质的实验:
研究一: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打磨后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测得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速率(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请根据时间 t 1 - t 2 段反应速率变化,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等因素影响.

研究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相关变化.
(1)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勺"变"铜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一定量 A g N O 3 C u ( N O 3 )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图描述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正确的是

溶解度是解决溶液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

Ⅰ.根据图1解决下列问题:( M N 均不含结晶水)
(1)温度为 时, M N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t 1 时,将20g M 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g.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t 2 时,将25g N 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后要提高该溶液的溶解质量分数,其操作方法是
Ⅱ.根据表格解决实际问题:

温度/
20
30
50
80
90
溶解度/g
K N O 3
31.6
45.8
85.5
100
169
K 2 C O 3
110
114
121
126
139

K N O 3 样品中含有少量 K 2 C O 3 ,其提纯过程如图2:
(1)图2中溶液 C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为g(结果保留整数).

某化学实验小组用两种方法验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方法一:如图A所示进行.
(1)写出图A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星同学对该实验提出质疑:木炭在燃烧过程中,氧气浓度降低,参加反应的木炭与氧气的质量之比在范围内,生成的 C O 对实验结果会产生误差.
方法二:如图B所示进行.
(1)写出图B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测定数据如表:(集气瓶的容积为100mL).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30
21
19
22
15
20

分析实验数据,第2,3,4,6组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第5组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