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竹轩先生传    魏瀚
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利,泊如也。客有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子华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选自《王阳明全集》)
[注]①厥考:厥:代词,他的;考:指死去的父亲。  ②孥(nú):儿女。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有竹所者        造:拜访
B.母性素严重         严重:严肃稳重
C.子华官翰林        逮:捉拿
D.先生复推其半赡弟     以:用来

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
这是我家先辈积累的学问,我这晚辈若不继续增进,家学就要没落了
B.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了解竹轩先生的人都认为他超逸洒脱、与陶靖节、林和靖相比,没有比不上的
C.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
竹轩先生很少在家塾里教弟弟学习,而长期带他到各地去游玩
D.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

魏瀚退官归家后,每月初一也能有机会去陪伴竹轩老先生散步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生天性爱竹,居室周围种满了竹,每天啸咏其间,把竹当作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朋友,因此被人称为竹轩先生。
B.竹轩先生家里穷,就授徒赚钱来奉养母亲,并顺承母亲意愿,接济弟弟妹妹们,关心妻子儿女的生活,唯恐照顾不周。
C.竹轩先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仪礼》《左氏传》等书;他还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都收藏在家里。
D.作者与竹轩先生两家是世交,对竹轩先生了解很深,因此选取竹轩先生品行方面大的事情写下此文,以备史官采用。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与 人 交 际 和 乐 之 气 蔼 然 可 掬 而 对 门 人 弟 子 则矩 范 严 肃 凛 乎 不 可 犯 为 文 章 好 简 古 而 厌 浮 靡 赋 诗 援 笔 立 就 若 不 介 意 而 亦 未 尝 逸 于 法 律 之 外。
第二段说竹轩先生“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请根据文章,分条概述竹轩先生在“业”方面的成就。
文章第三段写道:“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意思是说,乡里有骨肉相争的兄弟,听说竹轩先生高尚的品行后,大多惭愧懊悔,变得亲善和睦了。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不少于200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郝浴,字雪海,直隶定州人。少有志操,负气节。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时张献忠将孙可望、李定国等降明,据川南为寇,师讨之。郡县吏率军前除授,恣为贪虐。浴至,严约束,将吏始敛迹。
九年,平西王吴三桂与李国翰两路兵俱败,三桂退驻绵州。浴在保宁监临乡试,可望将数万人薄城,浴飞檄邀三桂,激以大义,谓“不死于贼,必死于法”。逾月,三桂乃赴援,可望等引去。上诏询收川方略,部议谓战守事当听三桂主之。三桂入四川,浸骄横,部下多不法,惮浴严正,辄禁止沿路塘报。及保宁围解,三桂颁赏将士,浴不受。疏言:“平贼乃平西王责。臣司风宪,不预军事,而以臣预赏,非党臣则忌臣也。”因陈三桂拥兵观望状,三桂深衔之。降将董显忠等恣睢虐民,浴复疏劾,改原职。三桂嗾显忠等入京陈辨,浴坐镌秩去。
大学士冯铨等交章荐浴,三桂乃摭浴保宁奏捷疏,有“亲冒矢石”语,指为冒功,论劾,部议当坐死,上命宽之,流徙奉天。浴至戍所,益潜心义理之学,以“致知格物”颜其庐,刻苦厉志。
康熙十二年,三桂反。侍郎魏象枢疏言:“浴血性过人,才守学识,臣皆愧不及,参浴者三桂也,使三桂始终恭顺,浴一书生耳,即老死徙所,谁复问之?今三桂叛矣,天下无不恨三桂,即无不怜浴。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三桂之所仇,正国家之所取,何忍弃之?”上乃召浴还,复授湖广道御史。十九年,授广西巡抚。广西新经丧乱,民生凋瘵,浴专意抚绥,疏陈调剂四策,上辄报可,时南疆底定,满洲兵撤还京师,浴疏言请为死事巡抚马雄镇、傅弘烈建祠桂林。
二十二年,卒官。丧归,士民泣送者数千里不绝。
( 节选自《清史稿》)
[注]①塘报:朝廷下发各地的传抄令、奏章和朝廷大事等的官报。②风宪:风纪,法度。③镌秩:削职,免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望将数万人城薄:逼近。
B.三桂深之衔:怀恨。
C.浴镌秩去坐:坚守。
D.可望等去引:领兵。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郝浴有“志操”“气节”的一组是()
①谓“不死于贼,必死于法”② 颁赏将士,浴不受
③三桂深衔之④有“亲冒矢石”语
⑤ 浴复疏劾,改原职⑥士民泣送者数千里不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郝浴执法严明,招致排挤。违纪者甚至是忌惮,以至朝廷诏令不能传到军中,从而与吴三桂结怨,使他远徙奉天。
B.郝浴一身正气,拒绝利诱。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仗义执言,多次上疏,即使被远徙,他积极安抚百姓,医治战争创伤,受到朝廷认可。
C.郝浴才守出众,深得赞誉。曾被同僚交相推荐,在吴三桂造反之后,魏象枢又极力劝谏,使得郝浴重新被任用为广西巡抚。
D.郝浴大义正直,严正恪守。当吴三桂战后拉拢他时,他能够划分界限,不受颁赏;严守职责,上疏抗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三桂之所仇,正国家之所取,何忍弃之?
⑵丧归,士民泣送者数千里不绝。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孟子·离娄下》)
[注] ①子华:公西赤。下文的“冉子”即冉求。②釜:一釜合当时六斗四升。下文的“庾”一庾合当时二斗四升;下文的“秉”一秉合当时一百六十斗。③益:增加。④与:给。⑤惠:恩惠德惠。
公西赤能否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为什么?请综合以上选段简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雨、风、露、雷,都来自天空。雨、露有形体,万物等待它们来滋润。雷没有形体却有声音,风也是这样的。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员赑①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为宜。
风不能自己发出声音,借着东西而发出声音,不像雷的震怒号叫,在虚空里就发出了大声。就因为风惜着物体而发声,所以它的声音完全随着物体而改变:响亮、微弱、清晰、混浊、轻快,恐怖等变化,就都随着物体的形状而产生了。土石屃矗大坚实,风虽吹过它们上面也不能发出声音,山谷空阔广大,那声音就雄壮凄厉;水流荡漾温和,那声音就喧嚷吵杂。都不能算中正平和的声音,让人觉得胆战心惊。所以只有借着草木发声才合适。
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
而花草树木当中,叶子阔大的,风吹过发出的声音窒息沉闷;叶子枯萎了的,风吹过发出的声音极为悲凉;叶子很柔弱的,风吹过发出的声音细弱而不高昂。因此,最适宜于风所依附的物体莫过于松树了。
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②,潇洒而扶疏,友鬖髿③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雍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大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因为松这种植物,本干挺拔枝柯缠绕,叶子纤细而修长,奇特而葱茏,舒展而茂盛,蓬松而精巧。所以风吹过它的时候,不滞塞不激荡,流顺通畅,具有自然的和谐之声;所以听了可以消除烦恼忧虑,洗净昏沉污浊,使人精神旷达心情愉快,舒和澹泊,宁静安闲,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生活,跟大自然相往采。难怪爱好山林的高士,喜欢松而不能离弃它了。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潄,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金鸡峰上有三棵松,不知有几百年了。微风轻吹,声音如幽静的泉水淙淙地流过石滩;风稍大,就像演奏典雅的古乐;那大风来的时候,就像翻扬的波涛,又像击鼓一样,低沉而有节奏。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日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堰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颖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方舟上人在金鸡峰下建造了一座楼阁,取名为松风阁。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舒畅得意得想要长住下来而忘了回去。因为此阁虽在山林之中,可是离人境不远,夏天不太炎热,冬天不太寒冷,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慢步徘徊从容地游览,自由自在地徜徉其中,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使人欢喜快乐,使人愿意终日如此,又为何一定要像许由那样到颍水边洗耳才算高洁,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首阳山不食周粟才算清廉呢?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我是四处寄居的人,脚步从不安定于一处,可是对这座楼阁,却不能忘怀,所以在要跟上人道别时,写了这些作为松风阁记。时间是元顺帝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
(注)①屃赑(xìbì):爬行动物觿(xī)龟的别名。碑下的石座一般都雕成眉矗的形状,取它力大能负重的意思。②巃嵸(lóng sǒng):聚集貌。③鬖髿:(sān suō)蓬松的样子。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潇洒而扶疏扶疏:枝叶残落貌
B.不不激雍:堵塞,阻止
C.无外物以其心汩:扰乱,干扰
D.盖虽在山林而人不远去:距离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物待滋而无物相之
B.附于物有声臣与将军戮力攻秦
C.非雷之怒号合一契
D.故风之过壮也,犹不如人

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石夙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
B.土石员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
C.土石质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
D.土石质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雨、露、雷是为了衬托风无形有声、附物为声。风的声音是一直附着于其它物体上的。
B.文章第二至四段先写风吹它物之声令人“骇胆而惊心”,次写草木之声令人不快,最后写松风之声令人“旷神怡情”,层层推进,井然有序。
C.第五段连用四个比喻,笔墨简炼,形象真切地表现金鸡峰三松随风势由弱而强,其声亦随之变化万端的特征,令人如临其境。
D.本文描绘了松风阁的独特风声,抒发了对山间美景的钟爱之情,表达了融人自然、追求宁静生活但并不消极避世的意愿。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
译文:
(2)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
译文:
(3)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乌江自刎(节选)◎司马迁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诸君溃围,斩将,刈(yì割)旗,三胜之,令诸君知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汝德。”乃刎而死。
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项王自不得脱我至军中
B.持短接战诸郎中执
C.诸君溃围若属皆且所虏
D.非用兵罪也是寡人过也

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①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②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③项王乃驰,复斩一都尉,杀数十百人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⑤乃刎而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兵败逃到东城时,手下只剩二十八名骑兵,他感慨今昔,不由发出了“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悲叹。
B.为了证明自己的失败结局并非不会打仗,项羽率兵几番冲杀,斩将杀士,给汉军以重创,让部下很是佩服。
C.乌江亭长停船等候项羽,但项羽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了他的劝说,而与部下弃马步行作最后的拼杀。
D.司马迁肯定了项羽消灭暴秦的伟业,但也为项羽的结局深感惋惜,希望后世能从项羽的故事中吸取教训。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译文:
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译文:
③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诣阙上书理马援
【汉】朱勃
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美,不求备于众。故高祖赦蒯通,而以王礼葬田横,大臣旷然,咸不自疑。夫大将在外,谗言在内,微过辄记,大功不计,诚为国之所慎也。故章邯畏口而奔楚,燕将据聊而不下。岂其甘心末规哉?悼巧言之伤类也。
窃见故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以五年始归正朔。当此之时,虏述矫号于益州,隗嚣拥兵于陇冀,豪杰盱睢,且自为政。援拔自西州,钦慕圣义,间关险难,触冒万死,孤立群贵之间,傍无一言之佐,驰深渊,入虎口,岂顾计哉!宁自知当要七郡之使,徼封侯之福邪?八年,车驾西讨隗嚣,国计狐疑,众营未集,援建宜进之策,卒破西州。隗嚣克定,援有力焉。及吴汉下陇,冀路断隔,豪强叛城,酋羌杀吏,唯独狄道为国坚守,士民饥困,乃啖驽煮履,寄命漏刻。援奉诏西使,镇慰边众,乃奋不顾身,间关山谷之中,挥戈先零之野,招集豪杰,晓诱羌戎,谋如涌泉,势如转规,遂救倒悬之急,存几亡之城,兵全师进,因粮敌人,陇冀略平,而独守空郡,兵动有功,师进辄克。诛锄先零,缘入山谷,猛怒力战,飞矢胫。又出征交趾,土多瘴气,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遂斩灭征侧,克平交州。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离疫,援不独存。夫战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败,深入未必为得,不进未必为非。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生归哉!
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三年,北出塞漠,南渡江海,触冒害气,僵死军中,名灭爵绝,国土不传。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其罪,卒遇三夫之言,横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栗。死者不能自明,生者莫为之讼,臣窃伤之。
夫明主醲于用赏,约于用刑。高祖尝与陈平金四万,以间楚军,不问出入所为,岂复疑以钱谷间哉?夫操孔父之忠而不能自免于谗,此邹阳之所悲也。惟陛下留思竖儒之言,无使功臣怀恨黄泉。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若援,所谓以死勤事者也。愿平援功罪,宜绝宜续,以厌海内之望。
臣年已六十,常伏田野,窃感栾布哭彭越之义,冒陈悲愤,战栗阙庭。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注】①朱勃:字叔阳,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人,名将马援同乡。马援为将军,封侯,朱勃当时仅为县令。马援死后遭谗害,故交远避,只有朱勃挺身为其申辩。②归正朔:采用天子颁布的历法,表示归顺。马援原为陇西隗嚣部将,建武五年归顺东汉光武帝刘秀。③七郡:建武十八年,交趾女子征侧起兵反汉,朝廷任马援为伏波将军,令其率军镇压。次年,平定交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日南、九真七郡,封新息侯。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巧言之伤类也悼:悼念,想念
B.封侯之福邪徼:求取,获取
C.人情岂乐久绝地不生归哉屯:驻扎,停留
D.夫明主醲于用赏,于用刑约:节制,不轻易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马援“勤事”的一组是
①援拔自西州,钦幕圣义②援建宜进之策,卒破西州
③挥戈先零之野,招集豪杰,晓诱羌戎④国计狐疑,众营未集
⑤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遂斩灭征侧,克平交州 ⑥怨隙并兴,宗亲怖栗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大量篇幅列举马援西讨隗嚣、平定陇冀、消灭先零、平定交州等一系列不朽的功绩,彰显他忠于王室、出生入死、奋勇力战的牺牲精神。
B.马援出身于西州,在虏述占据益州、隗嚣拥兵陇冀、天下豪杰各自为政的混乱之时归顺东汉,随光武帝讨伐隗嚣时,大家犹豫不决,马援提议进攻,一举平定陇冀。
C.作者描述马援遭到诬告后家属不敢出门、尸体不能葬入祖坟等凄凉情景,是为了与生前的巨大功勋形成鲜明的对比,希望光武帝能重新评定马援的功与罪。
D.汉高祖给陈平四万两黄金用来离间楚军,就不管他是怎样用的;邹阳有孔父的忠诚却不能免于谗言的伤害。劝诫君主应该用人不疑,不让忠臣抱屈。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话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美,不求备于众。
(2)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离疫,援不独存。
(3)死者不能自明,生者莫为之讼,臣窃伤之。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援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救千头,谷数千斛,既而叹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