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否继续放烟花爆竹,已成为人们“纠结”的问题。有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意外事故和空气污染;也有人认为,没有鞭炮声,年味会变淡。出现这些不同认识是因为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
②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③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最近网络上流行了类似“有钱就是任性”、“DUANG、DUANG、DUANG”等大量新词、热词,这些凝炼个性的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民意和情绪,表达出人们对事件和生活的态度。这表明()
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 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 D.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 |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这是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朱敏才、孙丽娜的颁奖词。这启示我们( )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③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④卓越的能力是创造卓越人生的前提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与下列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哲学史上的“对子”相同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
D.“我思故我在”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
2015年3月26日晚,崔永元在复旦大学发表“班门弄斧转基因”演讲时与卢大儒发生口舌之争。很多涉及伦理问题的科学技术,都会引来科学家与公众的冲突。当科学撞上伦理,我们的正确做法是()
①自觉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
②自觉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③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
④发挥价值观的促进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放开“单独二孩”,将给大量中国家庭带来现实与精神上更加自由多元的选择,但养老、社保、老龄化等诸多问题也浮出水面。“二孩”能否成为中国社会活力的新来源,有待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检验。这说明()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④获得真理需经过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