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查文献得知:氧化性I>Fe3+>I2,3Br2+6FeCl2
2FeBr3+4FeCl3;I2+2S2
S4
+2I-;CuI是一种白色沉淀(Ksp=1.3×1
)。
Ⅰ.该小组为确定一份加碘盐(可能含有KIO3、KI、Mg2+、Fe3+)的成分,设计定性实验加以猜想和验证。
(1)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
实验过程和现象 |
对应结论 |
|
步骤1 |
取一定量碘盐,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试液分为3份 |
_____________ |
|
步 骤 2 |
第①份 试液 |
![]() |
碘盐中肯定含 |
第②份 试液 |
![]() |
_____________ |
|
第③份 试液 |
![]() |
X为 (填化学式) |
(2)该碘盐中肯定不含的物质是 (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表达)。
(3)根据信息推断Fe3+、S4、I2、Br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4)第③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Ⅱ.用“间接碘量法”测定含有CuCl2·2H2O晶体的试样(不含能与I-发生反应的氧化性杂质)的纯度,过程如下:
取0.40 g试样溶于水,加入过量KI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淀粉作滴定指示剂,用0.100 0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0.00 mL。
(1)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2)CuCl2溶液与K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该试样中Cu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 。
Ⅰ.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结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滴定时,眼睛应始终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
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0.10 mol·L-1的KMnO4溶液15.10 mL |
C.酸碱中和滴定之前,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
D.用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时要先将试纸润湿 |
E.滴定管经蒸馏水洗净后,直接注入标准液,将使测得的待测液浓度偏高
F.用广泛pH试纸测量H2SO4溶液的pH时,测得pH=3.2
G.测定酸碱滴定曲线:开始时测试和记录的间隔可稍小些,滴定至终点附近则要大些
Ⅱ.(1)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H2O(l) = H2O(g) ΔH =+44 kJ·mol-1则标准状况下33.6 L H2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kJ。
(2)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P4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
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P-P 198 kJ·mol-1 P-O 360 kJ·mol-1,氧气分子内氧原子间的(O=O)键能为498 kJ·mol-1。则P4+3O2 = P4O6的反应热ΔH为。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以下材料来探究NH3的还原性,部分实验装置如下图。
材料1:NH3是强还原剂,能将某些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或低价态的氧化物。如:
2NH3 + 3CuO 3Cu + N2 +3H2O
材料2: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如Cu2O(红色)会生成Cu2+和Cu:
Cu2O + 2H+ ="=" Cu2+ + Cu +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证明NH3还原CuO的反应中有水生成,B中应放入的试剂是;
(2)当观察到(填现象),即表明A中的反应已经完成;
(3)该小组欲用体积比为1︰4的稀硫酸做试剂,检验反应是否有Cu2O固体生成。现用98%的浓硫酸配制1︰4的稀硫酸,所需的玻璃仪器除了胶头滴管外还有;
(4)可证明还原产物中含有Cu2O的操作及现象是;
(5)请写出A中生成Cu2O的化学方程式;
(6)若用定量的方法测定该反应是否生成Cu2O,最简便且准确的方法是
。
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I、甲同学向1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II、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III、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 ;他的操作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3)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
②向其中加入稀硫酸,产生的现象是
已知乙二酸(HOOC―COOH,可简写为H2C2O4)俗称草酸,易溶于水,属于二元中强酸(为弱电解质),且酸性强于碳酸,其熔点为101.5℃,在157℃升华。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草酸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向盛有1 mL饱和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乙二酸溶液,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少量乙二酸饱和溶液的试管中滴入用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振荡,发现其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说明乙二酸具有_________________(填“氧化性”、“还原性”或“酸性”),请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 MnO4– + ____ H2C2O4 + _____ H+ =" _____" Mn2+ + _____ CO2↑ + _____ H2O
(3)将一定量的乙二酸放于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未标出):
实验发现,装置C、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CuSO4粉末变蓝,F中CuO粉末变红,
据此,乙二酸分解的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装置中,D的作用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将2.52 g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 mL 0.2 mol/L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小组模拟工业生产制取HNO3,设计下图所示装置,其中a为一个可持续鼓入空气的橡皮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束后,关闭止水夹b、c,将装置D,浸入冰水中,现象是
(3)装置C中浓H2SO4的作用是。
(4)请你帮助该化学小组设计实验室制取NH3的另一方案
(5)干燥管中的碱石灰用于干燥NH3,某同学思考是否可用无水氯化钙代替碱石灰,并设计右图所示装置(仪器固定装置省略未画)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烧瓶收集满干燥的氨气,立即塞上如图所示的橡胶塞。
②正立烧瓶,使无水氯化钙固体滑入烧瓶底部,摇动,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该同学得出结论:不能用CaCl2代替碱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