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辛是由C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乙=丁+辛,甲+丙=戊+辛;常温下0.1 mol·L-1丁溶液的pH=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素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ⅥA族
B.元素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D)>r(C)>r(B)
C.1.0 L 0.1 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
D.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约6.02×1023个电子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
A.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
B.ΔS 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
C.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ΔS为正值 |
D.如果ΔH和ΔS 均为正值,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可能自发进行 |
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2A(g)+2B(g)3C(g)+D(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同时生成n mol D |
B.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
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同时消耗1.5n mol C |
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
B.100 mL 2 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
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
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则关于方程式2H2O(l)===2H2(g)+O2(g)的Δ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 B.该反应ΔH大于零 |
C.该反应ΔH=-571.6 kJ/mol | D.该反应可表示36 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
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后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
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
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