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双选) ( )。
A.将K投入NaCl溶液中,比较K与Na的还原性强弱 |
B.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
C.配制0.01 mol·L-1FeCl2溶液后,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防氧化 |
D.为加快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氢气的速率,向溶液中加入少许硝酸铜 |
实验室制取甲酸乙酯的反应为: HCOOH+CH3CH2OHHCOOCH2CH3+H2O
反应在该条件下进行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min) |
HCOOH |
CH3CH2OH |
HCOOCH2CH3 |
H2O |
0 |
0.3 |
0.7 |
0 |
0.3 |
10 |
0.23 |
a |
b |
c |
20 |
0.2 |
0.6 |
0.1 |
0.4 |
有关物质在101.3KPa时沸点如下:
HCOOH |
CH3CH2OH |
HCOOCH2CH3 |
H2O |
|
沸点(℃) |
101 |
78.5 |
54 |
100 |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为K=;有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题给条件不能判断出K值随温度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
B.表中a应该等于0.63 mol・L
C.已知50℃下,K=1/3,可由此判断出20min时反应还未达到平衡
D.在起始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要提高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升高温度将甲酸乙酯蒸出
下列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选项 |
物质转化关系 |
甲 |
乙 |
丙 |
丁 |
A |
![]() |
Al2O3 |
NaAlO2 |
Al |
Al(OH)3 |
B |
Na2O |
Na2O2 |
Na |
NaOH |
|
C |
CH2=CH2 |
CH3CH2OH |
CH3CHO |
CH3COOH |
|
D |
NO |
NO2 |
N2 |
HNO3 |
某温度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
B.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2、3 mol H2,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 kJ |
C.由图可知,断开1mol 氮氮三键与1 mol 氢氢键吸收的能量和小于形成1mol 氮氢键所放出的能量 |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 |
短周期元素R、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X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W元素和Z元素同主族,且Z元素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Y是地壳中除氧外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与X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
B.Y、R、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Z>R>Y |
C.W的氢化物稳定性比Z的氢化物稳定性低 |
D.Y与W形成的化合物YW2的熔点高、硬度大 |
新型纳米材料MFe2Ox (3<x<4)中M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在反应中M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常温下,MFe2Ox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转化为S,流程如下: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S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B.MFe2Ox是还原剂 |
C.x >y | D.SO2发生了置换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