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B.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C.只将其DNA注人大肠杆菌细胞中
D.可通过梯度离心把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开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某种细菌对植物树叶的分解作用,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其共同之处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等份,实验过程保持树叶湿润。其他实验条件和步骤如下表所示。哪种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 )

序号
实验处理


方案一
无菌条件
自然条件
方案二
先灭菌,再放于适宜条件下
自然条件
方案三
先灭菌,再放于适宜条件下
先灭菌,然后接种某种细菌,最后置于适宜条件下

A.方案一 B.方案二
C.方案三 D.三个方案都不能达到

科学家在水深约3 200 m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蠕虫。这种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的附肢像树根一样伸入到鲸的骨髓里。蠕虫附肢里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有关上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蠕虫和细菌的代谢类型与乳酸菌相同
B.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寄生
C.鲸骨架→细菌→蠕虫构成了一条捕食食物链
D.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
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生产者细胞中的叶绿体中可生成ATP,同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细胞中的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中也能形成ATP。在一个处于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叶绿体中形成的ATP多于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中形成的ATP
B.叶绿体中形成的ATP少于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中形成的ATP
C.叶绿体中形成的ATP等于线粒体中形成的ATP
D.叶绿体中形成的ATP等于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中形成的ATP

下图中的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它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