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把兔子的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mRNA加入到大肠杆菌的提取液中,结果能合成兔子的血红蛋白。该实验说明( )
| A.细胞结构不完整也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
| B.该过程的信息流是:兔子的mRNA→大肠杆菌的DNA→RNA→血红蛋白 |
| C.在兔子的mRNA的作用下产生了血红蛋白基因 |
|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
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况时,血液中肾上腺激素的含量立即上升,进而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过程的调节为
| A.神经调节 | B.体液调节 |
| C.神经—体液调节 | D.激素调节 |
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
|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
|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
|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
| B.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 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
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刺激强度的大小 | B.感受器的兴奋性 |
| 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 D.效应器的兴奋性 |
在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以及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 A.效应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
| B.感受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
| C.效应器、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
| D.感受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