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A.将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三倍体无籽西瓜 |
B.某人由于血红蛋白分子中氨基酸发生改变,导致的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 |
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S型菌 |
D.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既有黄色圆粒,也有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 |
下图表示利用棉花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进行遗传改良的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需在适宜条件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
B.②过程能定向诱导原生质体产生优良性状的突变 |
C.③过程中叶肉细胞失去了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 |
D.④过程需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处理 |
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
B.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
C.核移植技术克隆出的动物只有一种亲本的遗传性状 |
D.二倍体动物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 |
2009年4月,甲型H1N1再次让全世界对流感恐慌,流感的预防和治疗也再次成为世界各国的热点。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该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 |
B.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均为单克隆抗体 |
C.将等量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成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
D.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均使感染者发烧,因此两者抗原相同 |
植物细胞工程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
B.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
C.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 |
D.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
土壤农杆菌含有一个大型的Ti质粒(如下图所示),在侵染植物细胞的过程中,其中的T—DNA片段转入植物的基因组。若想用基因工程并通过土壤农杆菌向某种植物中导入抗旱基因,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若用Ti质粒作为抗旱基因的载体,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应该在T—DNA片段内,且要保证复制起始点和用于转移T—DNA的基因片段不被破坏 |
B.将重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中时,可以用Ca2+处理细菌 |
C.用含有重组Ti质粒的土壤农杆菌去感染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成具有抗旱基因的植物 |
D.若能够在植物细胞中检测到抗旱目的基因,则说明该基因工程项目获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