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谦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巨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早,辄上闻。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二品俸。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命谦口数其罪效:一一列举
B.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以:于,在
C.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听:听从
D.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雅:平素,向来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为了表现于谦政绩卓越的一组是( )
①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 ②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遗御史捕之
③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 ④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
⑤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 ⑥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知道于谦堪当重任,所以在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的时候,亲自授意,破格提拔他担任兵部右侍郎,去做河南、山西巡抚。
B.于谦做河南、山西巡抚时,严厉的措施和宽缓优惠的政策都得到了推行,太行山一带的盗贼都躲藏起来,不敢作恶了。
C.于谦每次进京入朝奏事,都两手空空,不对朝中官员行贿,所以朝中的一些权贵都对他感到不满。
D.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于谦请求发放粟米救济。又奏请令布政使年富安抚召集这些人,给他们田、牛和种子,由一些年纪大的官员负责监督管理。

请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
(2)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3)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面线的部分断句。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莱,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以父母之遗体行(危险)
B 我戈矛,从王于师(整治)
C 向也使予骨于草莽(交付)
D 然微以自于君亲(写文章献给)
下列各句句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B 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
C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D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B 作者的报国之志在文中被表达成“终君”之义,认为只要能“重见日月”就死而无憾了,这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真实的思想境界。
C 文中引用《出师表》中的句子,意在表明自己有当年诸葛亮兴复汉室那样为国竭忠尽力的崇高志向。
D 本段正面阐述了作者的报国之志,说明了自己九死一生、侥幸活下来的意义之所在。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2)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练习。
(一)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节选自《淮阴侯列传》)
请结合原文,用现代汉语回答问题。
(1)韩信不能被推选作官吏的原因是:
(2)韩信为什么常常依靠别人生活?
(3)亭长之妻对韩信是什么态度?用什么方法气走了他?
(4)当韩信说将来一定要报答漂母时,漂母说:
(5)淮阴屠中一少年向韩信挑衅时说:
(6)街市上的人为什么笑韩信?你怎么看韩信“俛出胯下,蒲伏”的行为?
在本文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找出与“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句式相同的句子。
找出与“拜送书于庭”句式相同的句子
找出与“郑人有欲买履者”句式相同的句子
指出黑体词的含义,有活用现象也请指出。
(1)饭信()(2)自食()
(3)众辱之曰()(4)若虽长大()
(5)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
(6)食时,不为具食()()
(7)怒,竟绝去()竟漂数十日()
翻译“竟漂数十日”这句话。

翻译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杀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事发,诛,会赦除名。        当:应当,应该。
B.据此,是交构之渐:构:陷,陷害。
C.勃恃才傲,为同僚所嫉。物:世间所有事物。
D.及,援笔成篇,不易一字寤:睡觉。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勃等虽有文才,浮躁浅露。
②无恒产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C.①士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②王无异于百姓以王为爱也。
D.①又惧事泄,乃杀达塞口。

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待余年。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时“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下列各项推断,不能解释王勃短短一生却屡遭不幸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王勃才华横溢,自幼就被赞誉包围,故不容易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清醒的判断。
B.王勃对官奴曹达一事的处理,甚为怪异,可见王勃处事浮躁、幼稚,不够镇定。
C.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滕王阁序》时,都显得过于炫耀自己的才华,容易遭人妒忌。
D.王勃才能不足以居“四杰”之首,又恃才傲物,这使议论者特别是杨炯十分不服。杨便制造舆论,认为王的排名在己之前是种耻辱。这也导致了王后来的处境不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太子之迟:认为……晚了
B.终已不顾:顾惜
C.诸侯之列比:并,列
D.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赠送

下列句中划线的字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
A、慕大王威顷未发
B、又前为歌曰夜缒
C、燕王拜送庭佚之狐言郑伯曰
D、荆轲有待失其与,不知
A、夫晋,何厌之有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敢以烦执事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翻译下列句子。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 (荆轲)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