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9年2月9日,全球共报告实验室确诊人禽流感病例406例,死亡254例。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型禽流感病毒侵染家禽的过程,设计实验如下:
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选项 |
放射性 |
S元素 |
P元素 |
A |
全部无 |
全部32S |
全部31P |
B |
全部有 |
全部35S |
多数32P、少数31P |
C |
少数有 |
全部32S |
少数32P、多数31P |
D |
全部有 |
全部35S |
少数32P、多数31P |
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④⑤ |
如图所示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
A.胰岛素 | B.胰高血糖素 | C.抗利尿激素 | D.甲状腺激素 |
神经元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兴奋的传导或传递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蝎毒中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或传递障碍。下列哪项是神经毒素作用的结果()
A.促进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 | B.抑制突触后膜兴奋的产生 |
C.使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 D.迅速分解神经递质 |
若甲、乙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是肝细胞 |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细胞1传递到细胞2的快 |
C.若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
D.若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生长激素,那么从合成到分泌此激素所经过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多、高尔基体。 |
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
B.体液①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
C.O2浓度最高、最低处分别是①、② |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