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 |
B.要得到35S标记的噬菌体必须将病毒接种在含35S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才能培养出来 |
C.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
D.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中的核苷酸和氨基酸,那么噬菌体连续复制4次,则子代病毒100%含32P和35S |
下图表示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丙的合成可能受到一个以上基因的控制 |
B.图示过程没有遗传信息的流动 |
C.过程a仅在核糖体上进行 |
D.甲、乙中均含有起始密码子 |
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该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的四个遗传图中,能够排除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的一组是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有人在不同的温度下培育具有相同基因组成的棒眼果蝇,统计发育出来的果蝇复眼中的小眼数,结果如下:
温度(℃) |
15 |
20 |
25 |
30 |
雌棒眼果蝇复眼的小眼数(个) |
214 |
122 |
81 |
24 |
雄棒眼果蝇复眼的小眼数(个) |
270 |
160 |
121 |
74 |
以上实验表明,棒眼果蝇在发育过程中
A.温度和性别影响了基因的转录 | B.温度和性别对复眼中的小眼数目是有影响的 |
C.影响小眼数目的外界因素只有温度 | D.温度和性别都是影响小眼数目的根本因素 |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容易发生在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中 |
B.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同时产生新的基因型 |
C.A基因可![]() |
D.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并改变生物的性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