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网络时代迫切需要凝聚共识
网络时代的信息化与全球化,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它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但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在人们获得独立与自由感的同时,它也削弱了人们对于权威、权力的敬畏感和人际关系纽带,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日益淡薄,一个社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族群以及一个国家,都难以找到共同认可的价值,难以形成共识。共识的缺失会导致人们的历史、文化、政治认同和地区或国家认同逐步淡化。共识的缺失,导致的可能是只有争论与偏执没有理性与行动,只有思想没有力量。
那么,如何才能凝聚共识?
首先,求同存异,努力做到多元文化与一元意识形态的统一。执政党首先必须承认并认真对待网络时代带来的多元化、去中心化,在此基础上,包容并与多元化文化平等对话、交流,才会与广大网民以及民众平等对话,才能做到在网络时代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巩固执政基础,广大民众才可能自愿融入主流文化中去,社会才可能塑造政治共识与文化共识。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开放性的特点,让持不同观点的人们以及基于不同价值观的人们从各自角度与立场出发通过网络努力寻求未来的彼此理解乃至融合。
其次,现代社会凝聚社会共识需要倚重民主。我们寄希望于互联网推进中国的民主发展,但是如果网络只是一个意见场,只是一个相互谩骂、偏执狂成堆的地方的话,那网络肯定担
当不起民主的重任。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只有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得到保障,执政党才有可能真正凝聚民心,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名副其实。因此,要进一步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凝聚民心,我们需要在党内民主、基层民主等方面做出切实的努力。
再次,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与反腐倡廉。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普通老百姓对政府往往持敬畏与依靠心态。他们一方面害怕“官家”,尽量不与“官府”交往;另一方面,出了事情又呼唤“青天大老爷”式的清官来解决他们所遇到的所有问题。现在中国老百姓遇到的问题就是物价高、房价高、看病难、就业难、教育不公、分配不公以及贪污腐败等等。这些问题是共识缺失时代的“共识”——是广大民众包括网民真正关心的。只有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执政党也才能得到普通百姓,包括网民的拥护。也只有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共识才能凝聚,认同才能重构。
最后,重塑敬畏,从凝聚最基本的共识做起。基督徒、穆斯林、佛教徒的敬畏是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上的。但是,当下的中国社会,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共识——敬畏之心似乎严重缺失。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原有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有所降低,新的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体系尚在建构之中,这使得许多人缺失信仰层面的敬畏之心。没有敬畏之心,道德沦丧、行为失范、腐败之风难以避免,更谈不上形成共识,凝聚认同。
下列有关“共识”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共识是共同认可的价值,包括对历史、文化、政治认同和对地区或国家认同。
B.缺失共识的社会只有争论与偏执而没有理性与行动,只有思想而没有力量。
C.政治共识和文化共识的形成需要执政党包容并与多元文化平等对话、交流。
D.最基本的共识是敬畏之心,它与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体系关系十分紧密。

下列对网络时代共识缺失的原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网络时代的信息化与全球化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人际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密,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逐渐淡薄。
B.多元文化与一元意识形态尚未统一,不同观点及不同价值观的人们还不能很好地通过网络努力寻求理解乃至融合。
C.执政党缺乏解决广大民众真正关心的物价高、房价高、看病难、教育不公等民生问题以及贪污腐败问题的能力。
D.许多人对于原有价值观和道德观没有信仰层面的敬畏之心,而新的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体系还没有建构成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寄希望于互联网推进中国的民主发展,但是网络只是一个相互谩骂、诋毁的地方,担当不起推进民主发展的重任。
B.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得到保障,执政党就有可能真正凝聚民心,社会主义民主就能真正实现。
C.执政党只有满足中国普通老百姓对政府的依靠需求,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才能得到普通百姓的拥护,才能凝聚共识。
D.当下的中国社会,基督徒、穆斯林、佛教徒数量太少,我们应该大力宣扬推广宗教信仰,从而重塑人们的敬畏之心。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⑴司仪副官是个跳舞能手,他紧搂着他的舞伴的腰,自信、从容、平稳地和她开始在圈子的边上跳滑步,然后在大厅的角落抓住她的左手,把她转过来,由于音乐节奏越来越快,只听到副官的疾速的灵活的两腿发出有节奏的鞋刺声,每隔三个拍子,在旋转时,他的舞伴的天鹅绒衣服便飘起来,好像闪光一样。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
⑵安德来公爵穿着骑兵上校的白军服、高统袜、低口鞋,显得活泼愉快,站在圈子里面的行列里,离罗斯托夫家的人不远。非尔号夫男爵对他说起预定在明天举行的国务会议的第一次会议。安德来公爵是一个斯撇然斯基亲近的、参与法规委员会的工作的人,能够说出明天会议的可靠消息,关于这个,正有各种流言在散布。但他没有听非尔号夫对他所说的话,时而望望皇帝,时而望望准备跳舞却没有决心走进圈子里去的人们。
⑶安德来公爵注意着那些在皇帝面前怯场的男人,以及那些因为希望被邀请而焦急的女人。
⑷彼埃尔走到安德来公爵面前,抓住他的手。
⑸“您总是在跳舞。我的protégée[被保护人],年轻的罗斯托娃来了,您请她跳吧,”他说。
⑹“在哪里?”保尔康斯基问。“对不起,”他向男爵说,“这些话我们留在别的地方再说完吧,在舞会上应该跳舞。”他按照彼埃尔给他指出的方向走上前去。娜塔莎那张失望的、焦急的脸映入了安德来公爵的眼帘里。他认出了她,猜中了她的心情,明白了她是初次露面,想起她在窗子上所说的话,于是他带着愉快的脸色朝罗斯托娃伯爵夫人面前走去。
⑺“让我向您介绍我的女儿,”伯爵夫人红着脸说。
⑻“我已经荣幸地认识了,假使伯爵小姐记得我,”安德来公爵恭敬地低低地鞠着躬说,和撇隆斯卡雅说他粗鲁恰恰完全相反,他走到娜塔莎面前,还未说完邀请跳舞的话,就伸出手去搂抱她的腰。他提议跳华姿舞。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
⑼“我等你好久了,”这个惊惶的、快乐的女孩子,当她把手放到安德来公爵的肩上时,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他们是走进圈子里面去的第二对。
⑽安德来公爵是当时舞会中跳得最好的人之一。娜塔莎也跳得好极了。她那穿缎子舞鞋的小脚,迅速、轻巧、灵活地跳动着,她的脸上现出了幸福的喜色。
⑾她的光脖子和手臂又瘦又不好看。和爱仑的肩膀比起来,她的肩膀是瘦的,胸脯是不明显的,手臂是细的;但在爱仑身上,由于受到过上千人的目光的注视,仿佛涂上了一层油彩,而娜塔莎好像是一个第一次袒肩露臂的姑娘,假使不是他们使她相信,这是绝对必要的,她便要觉得这是很可羞的了。
结合文意,请写出划线句中 “失望”和“狂喜”的具体含义。
第⑼段娜塔莎说出“我等你好久了”这样的话,符合她的性格吗?请找出理由简要分析。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第⑾段爱伦这一形象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道德修养的非知识化途径
在老庄看来,自然、天然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所有真实的和真正的美德是自然而然的。美德是不能有意去学习的东西,一旦有意安排,它们就全变假了,完全是一种人为的了。所以庄子说“不学”,一切要自然而然,不要人为操作。学来的并不都是有益的,最后可能成为一种包袱、一种负担、一种伤害。
道德修养不能是“学”的方式,只能是“不学”的方式,要通过非知识化的路径进行。关于如何做到“不学”而能够提升道德境界,庄子提出了“坐忘”“心斋”“悬解”“见独”四种方法。
“坐忘”就是坐在那里,静下心来,把由生理所激起的贪欲以及自己的心智作用所产生的虚伪、狡诈都忘掉。简言之,坐忘就是要克服贪欲以及外在环境对道德的不良影响,回归道德的自然状态。
“心斋”,简单地说,就是使心处于虚静的状态,没有有关经验世界的种种计较的、区别的知识,把关于分别、判断、计较的经验内容减损到最低程度。坐忘与心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那就是克服知识与经验内容对道德的影响,通过摆脱知识和经验对人的负面作用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悬解”就是从外物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外物是指一切非自然的东西,既指物质方面的,也指教育过程中从外部灌输的道德知识。与物欲一样,道德知识也对人的内心构成束缚,只有将其排除才能达到自由的道德境界。
“见独”就是心中体悟到了大道,提升到了道德的境界。当人将天下的得失、世间的事物乃至自己的生死都排除到心外,达到心中无一物的时候,才能进入纯粹、和谐、高尚的道德境地。在庄子看来,道德教育只能是这种排除欲望、外在影响的方法,而不是以外部输入某种知识、约束欲望从而实现道德提升的方法。简言之,应该是以“疏”为主的方法,而不是约束、制约这类以“堵”为主的方法。
通过与自然科学知识学习相对的做减法的方法,最终可以进入纯粹的道德状态。人的道德境界提升的目标就是恢复到宇宙本初的层次,恢复到大道没有遭到破坏的层次。这种提升必然是一个往后的、回复的过程。将道德境界恢复到宇宙最初时的情形就能保持虚静,能保持虚静就能具备宽大的胸怀,没有是非爱憎之分,就能与天地融为一体。这样的人看似愚昧糊涂,实际上拥有最完美的德性。
由上可知,在道家老庄的主张中,道德知识是一种与自然科学知识发展方向截然相反的知识,这种知识并不是像自然科学知识那样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道德修养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在发展路径上存在根本性的不同,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逐渐积累、不断增加的路径,知识越多,学问越大,能力越强,它遵循的是“学”的规律;而道德修养则是一种逐渐减损的路径,它最佳的路径不是通过增加道德知识来提升道德水准,而是通过减损物欲,实现内心的自由来提升道德水准,它遵循的是“不学”的规律。因此,在道德教育中采用知识学习的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道德问题,反而会使道德问题的解决走上一个错误的轨道。
下列关于“道德修养的非知识化路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忘”和“心斋”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让心处在虚静的状态下,克服外在环境对道德的不良影响,从而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B.“悬解”的过程,就是解除外物束缚的过程,这种外物,既有对物质的贪欲,也有从外部灌输的道德知识,摆脱束缚,人才能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
C.“见独”就是心中体悟到了大道,以“疏”为主的方法,进入纯粹、和谐、高尚的道德境地。
D.“坐忘”“心斋”的目的是克服贪欲及外在环境对道德的不良影响,而“悬解”“见独”的目的是达到自由的道德境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然、天然是庄子认为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如果有意安排进行道德教育,就会破坏这种基本原则,可能成为一种包袱、一种负担、一种伤害。
B.“坐忘”“心斋”“悬解”“见独”都是在“不学”的状态下实现人的道德提升的方法,它们的实践过程往往由先而后,由易到难。
C.在庄子看来,道德知识的提升需要做减法,而自然科学知识的丰富则需要做加法,二者之间相互矛盾,完全对立。
D.一个人道德境界达到了宇宙本初的层次和大道没有遭到破坏的层次,那么,他虽然愚昧糊涂,却拥有最完美的品德。

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A.真正的美德是不需要有意学习的东西,人为地教育他人操纵、控制、管理自己,会把本于自然的道德变成一种操作,这与庄子的主张是背道而驰的。
B.人的道德境界提升是一个往后的、回复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自然而然,不需要经过任何主客观的努力,人的境界一旦回归初始就能与天地融为一体。
C.对人的道德提升,庄子主张遵循“不学”的规律,即通过实现心灵自由来完成道德提升,从而减损物欲,解决困惑。
D.通过知识化途径进行道德教育,有助于解决道德滑坡问题,因此应大力提倡人为道德教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契诃夫轶事(俄)布宁
(一)
他的自尊感和独立性都很强。但他没有特别地表现它,因为它就像镭一样从他身上放射出来。他虽然尊敬很多人,却不畏惧他们,而仅仅畏惧托尔斯泰一个人,就像人们害怕他们所热爱的,或者所崇拜的人一样。
有一次,他为了去见托尔斯泰,花了几乎一个钟头的时间来决定穿什么样的裤子。他从卧室里进进出出,一会儿穿这条裤子,一会儿又穿另一条。
“不,这条裤子窄得不像话!”他说,“他会以为我是个下流作家。”
于是他进去换了一条,又走出来,笑着说:
“这一条又宽得跟黑海一样!他会想我是个无赖……”
(二)
我在雅尔达住了很久,几乎是全部时间都在他家度过。我常常在他那儿坐到深夜才离开,他还说:
“明天您早一点儿来。”我有时会拒绝他的邀请。这时,他会摘下眼镜,把手按在胸前,一字一句地重说一遍,苍白的唇上露出隐约可见的微笑:
“布吉尚(契诃夫对布宁的戏称)先生,我恳切地请求您来!您要是觉得和我这个‘被遗忘的、老朽的作家’在一起太无聊的话,那您可以跟我妹妹玛莎,跟我的妈妈(她非常喜欢您)或跟我的妻子――匈牙利女人克尼普西茨坐坐。我们可以一起谈谈文学……”
我很喜欢他。这种固执使人感到亲切。我常常去找他,而且常常是这样的:我们在他的书房里看报,默默地坐整个上午。偶尔也能在报纸上看到一些有关我的话,而且经常是写得很蠢。这时他马上会安慰我,使我很感动。他说:
“他们写我时就更蠢,骂我也更凶。要不然就是一整年一个字也不提起我……”
有这样的事,人们发现我有“契诃夫情调”。他活跃起来,甚至激动了:
“咳,这有多么蠢啊!别人也一直说我有‘屠格涅夫情调’。我和您,就跟一般的狗和机灵的猎狗一样。我从您那儿一个字也偷不过来。您比我更敏锐。看,您能写‘海发出西瓜的香味……’写得真妙,我就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您是贵族,是‘俄罗斯一百个文学家中’最后一个。而我呢,却是平民,并‘以此为豪’。”他引用自己讲过的话,笑着说,“至于谈到描写女大学生,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什么女大学生?”
“您记得我和您一块编过的那个故事吧:天气炎热,哈尔科夫附近的草原,一列很长的邮车正在奔驰着……您补充说,一个腰束皮带的女大学生站在三等车厢的窗边,吹着一杯热茶。茶水顺风飘到从另一个窗子探出头来的一个胖绅士的脸上……”
就是这种对艺术细节的构思把我们紧连在一起了。
(三)
他喜欢反复强调,一个人如果不写作,不经常处于那种能打开艺术家眼界的艺术气氛里,那么,即使他有所罗门王的聪明,也会感到自己是空虚和无能的。
有时候,他从抽屉里拿出札记本,扬起头,夹鼻眼镜闪着光,把本子在空中摇着说:
“整整一百个题材!真的,先生!我不像你们年轻人!我是工作者!您想要吗?卖给您两个题材?”
有一个作家诉苦说:他开始写作是那么软弱、差劲,他惭愧得简直要流泪。
“唉,您说什么,您说什么啊!”契诃夫叫道,“开始时差劲,这才好!您要知道,如果一个初起的作家马上就写出好作品,那他就没有前途了,写作就完了。”
他热烈地证明道:成熟得又早又快的人只有那些天才,再不就是有能力的人,也就是说,是那些没有独创性、实际上又无才华的人。因为能力本身多半就是善于适应,它容易生存。而才华却像一切活的东西一样,它生长着,逐步寻找表现它的途径,也常常迷路……
“唉呀,上帝啊,我胡扯了些什么呀!”他说。
注:本文节选自《契诃夫轶事》,有删节。布宁(1870-1953),俄国作家,十月革命后流亡巴黎,193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文中(二)划线句子中,契诃夫是怎样把自己和布宁比作狗的?为什么要这样比?请简要说明。
全文主要表现出契诃夫哪些特点?
你如何理解文中(三)划线句子的含义?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头牛马卫
岳步云活了六十二岁,家里来的最大的官就是村长,这回村长说这是县长,吓得他差点尿裤子。不为别的,就为他岳步云是我们黑水村的老落后,全村都脱贫了,只有他家还没有脱贫,害得村长年年受批,乡长年年挨骂。这些是小,最关键的是乡长升不了官,常把村长的祖宗八代拿出来骂。
县长真是个好县长,朴实得就像地里的玉米。他看了粮仓,看了猪圈,特别是看到有一头肥硕的牛,嘴里赞不绝口:“不错嘛,这牛不就值五千多吗?还有五头猪,这一加起来不就脱贫了吗?”
随行的记者忙着记录,
乡长、村长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第二天,村长正儿八经地把红红的“脱贫户”铁牌牌牢牢地打在岳步云的门楣上。
“老岳啊,你家脱贫了,这牛也该还给人家了吧?”村长心情很放松。
“村长,啥子牛?我家可没有租人家的牛啊。”岳步云摇着脑袋说。
“就是昨天县长看过的那头黄牯牛。”
“嘿嘿,村长,你真会说笑话,那头牛是我喂了几年的了,怎么会是别人的?”
这下轮到村长鼓眼睛了。为了让县长参观,更为了脱贫致富的牌子,县长还没有来之前,村长找到在邻村的表弟,那是个养牛专业户,让他借头牛来装门面,事后再还他,顺带给他点儿补助。表弟当然同意。
“岳步云,你可不能耍横啊,这牛明明是为了应付县长的检查借来的,怎么会成了你的?”
“村长啊,这牛在我家的牛圈,不是我家的还是你家的?”
双方说红了眼,撕破了脸。村长怄得吐血,想不到这老实巴交的岳步云,要昧良心,吞了这头牛。村长想:你也太胆大了,也不想想我是谁!
岳步云真是十头牯牛也拉不回头,坚决不承认这牛是别人的。
村长心里很冒火,路过红红酒楼,抬腿就跨了进去。
红红给村长炒了他爱吃的椿芽鸡蛋,炖上香菌排骨,再开一瓶本地的崇阳大曲,生意也不做了,二人对酌起来。
村长说出他的痛苦。
红红嘻嘻笑起来:“真是笨,不就是一头牛吗?”
“你个蠢婆娘,也敢侃大话?那是一头牛,不是一只鸡,一只兔!”
“一头牛就把你难倒了?”
“你有啥子办法?”
红红说出了她的妙计,村长也不得不佩服。
村长第二天早早地起来,对直来到岳步云家中。他要看看那头牛还在不在。
岳步云看到村长来他家,心里不爽,但没发作。
“村长,你有啥子事哟?”
“还不是那头牛!”
岳步云早料着了,很坦然:“你去牛圈牵嘛!”
村长真的去牛圈,可哪里有?只有几泡牛尿还热乎乎地冒气。
村长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原来,红红给他出的主意很简单,晚上找人把牛偷回来,不就得了?本来就不是他的牛,他岳步云也不敢报案。可现在牛上哪儿去了?
转天,村长还在纳闷,毕竟心里有事,老是放心不下那头牛,不料乡秘书风风火火地闯进来。
“你个背时砍脑壳的还在做梦,乡长叫你快去,出了大事!”
“出了大事?”村长心里迷糊了。
骑着自行车到了乡里,乡长一脸的怒火——
原来县里打电话来说,我们黑水村的岳步云牵着头牛到了县里上访。牛背上写着:村长借来一头牛,我们全家熬出头,脱贫就是块铁牌牌,不信大家问这头牛!
县城轰动了,电视台的,报纸的,杂志的,广播的,嚷得个不得了。
岳步云回来了,不过不是一个人,当然还有那头牛。
跟着岳步云回来的小车上,坐着调研组。乡长陪着,村长没资格陪,只有端茶递水的份。那个戴着眼镜白脸白皮的什么科长,亲自把“脱贫户”的铁牌牌摘下来,然后对岳步云说:“大叔,你说了真话,这牛归你,钱由县里出。”
岳步云说:“我不要牛。我只想要上面晓得真相!”
乡长、村长全垂着脑壳。
村长还是不明白:那天,这岳步云为啥不当着县长的面揭穿他呢?不过他已不为这个操心了,因为他的村长当不成了,连累得乡长也当不成了。好在村长的表弟还是得到了县里赔的牛钱,不会来找他的麻烦了。
后来,岳步云成了养牛一专业户,很快就脱贫了,起因就是那头借来的牛。
小说前四段的交代和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岳步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岳步云一开始给人的印象与后来的行为构成一了巨大反差,你认为这种反差是否合理?请从人物形象或情节设计中任选一项,结合原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刚性美与柔性美
朱光潜
①自然界有两种美:老鹰古松是一种,娇莺嫩柳又是一种。倘若你细心体会,凡是配用“美”字形容的事物,不属于老鹰古松的一类,就属于娇莺嫩柳的一类,否则就是两类的混和。有两句诗说:“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每句都只提起三个状貌。然而可以象征一切美。你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拿它们做标准来分类。比如说峻崖,悬瀑,狂风,暴雨,沉寂的夜或是无垠的沙漠,垓下哀歌的项羽或是床头捉刀的曹操,你可以说这是“骏马秋风冀北”的美;比如说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媚眼似的湖水。葬花的林黛玉,你可以说这是“杏花春雨江南”的美。
②我说“骏马秋风冀北”时,你会想到“雄浑”“劲健”,我说“杏花春雨江南”时,你会想到“秀丽”“纤浓”;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刚性美;后者是柔性美。在同一种艺术之中也有刚柔之别。如音乐,贝多芬的第三合奏曲和《热情曲》固然像狂风暴雨,极沉雄悲壮之致,而《月光曲》和第六合奏曲则温柔委婉,如悲如诉。
③艺术是自然和人生的返照,创作家往往因性格的偏向,而作品也因而刚或柔。米开朗琪罗在性格上和艺术上都是刚性美的极端的代表。你看他的《摩西》!火焰有比他的目光更烈的么?钢铁有比他的须髯更硬的么?你看他的《大卫》!他那副脑里怕藏着比亚力山大的更惊心动魄的雄图吧?他那只庞大的右臂迟一会儿怕要拔起喜马拉雅山去撞碎哪一个星球吧?亚当是上帝首创的人,可是要结识世界第一个理想的伟男子,你须得到罗马西斯丁教寺的顶壁上去物色,这一幅大气磅礴的创世纪记,没有一个面孔不露着超人的意志,没有一条筋肉不鼓出海格立斯的气力。
④达芬奇恰好替米开朗琪罗做一个反衬。《蒙娜·丽莎》那庄重中寓着妩媚的眼,那轻盈而神秘的笑,那丰润而灵活的手,艺术家们已摸索了不知几许年代,到达·芬奇才算寻出,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成功!米开朗琪罗画“夏娃”和“圣母”,像他画“亚当”一样,都是用池雕“大卫”和“摩西”的那一副手腕,始终脱不去那种峥嵘巍峨的气象。达·芬奇的天才是比较的多方面的,他的世界中固然也有些魁梧奇伟的男子,可是他的特长确为佩特所说的,全在“能勾魂”。《圣约翰授洗者》活像女子化身固不用说,《酒神》也只是一位带醉的《蒙娜·丽莎》。再看《最后的晚餐》中的耶稣!他披着发,低着眉,在慈祥的面孔中现出悲哀和恻隐。
⑤历来艺术家对于刚柔两种美分得很严。在诗方面有李、杜与王、韦之别,在词方面有苏、辛与温、李之别,在画方面有石涛、八大与六如、十洲之别,在书法方面有颜、柳与褚、赵之别。这种分别常与地域有关系,大约北人偏刚,南人偏柔,所以艺术上的南北派已成为柔性派与刚性派的别名。清朝阳湖派和桐城派对于文章的争执也就在对于刚柔的嗜好不同。
⑥统观全局,中国的艺术是偏于柔性美的。中国诗人的理想境界大半是清风皓月疏林幽谷之类,环境越静越好,生活也越闲越好。他们很少肯跳出那“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宇宙,而凭视八荒,遥听诸星奏乐者。他们以“乐天安命”为极大智慧,因此,他们的诗也大半是微风般的荡漾,轻燕般的呢喃。过激烈的颜色,过激烈的声音,和过激烈的情感都是使它们畏避的。他们描写月的时候百倍于描写日。《二十四诗品》中只有“雄浑”“劲健”“豪放”“悲慨”四品算是刚性美,其余二十品都偏于阴柔。我读《旧约·约伯记》,莎土比亚的《哈雷姆特》,弥尔顿的《失乐园》诸作,才懂得西方批评学者所谓“宇宙的情感”。回头在中国文学中寻实例,除着《逍遥游》《齐物论》《论语·子在川上》章,陈子昂《幽州台怀古》,李白《日出东方隈》诸作以外,简直想不出其他具有“宇宙的情感”的文字。“雄浑”“劲健”,“庄严”诸词都只能得其片面的意义。中国艺术缺乏刚性美在音乐方面尤易见出,比如弹七弦琴,尽管你意在高山,意在流水,它都是一样单调。
⑦刚柔虽是两种相反的羡,有时也可以混合调和,在实际上,老鹰有栖柳枝的时候,娇莺有栖古松的时候,也犹如男子中之有杨六郎,女子中之有麦克白夫人,西子湖滨之有两高峰,西伯利亚荒原之有明媚的贝加尔。说李太白专以雄奇擅长么?他的《闺怨》《长相思》,《清平调》诸作之艳丽微婉,亦何减于《金鉴》《浣花》?说陶渊明专从朴茂清幽入胜么?“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又是何等气概?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节)
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①段中的“不属于老鹰古松的一类,就属于娇莺嫩柳的一类,否则就是两类的混和。”一句对全文起引领作用。
B.“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每句诗都提起三个状貌,一切美都可以按照这六种标准来分类。
C.第④段“达·芬奇恰好替米开朗琪罗做一个反衬”,句中“反衬”的意思是指达·芬奇在相反方面衬托出与米开朗琪罗在性格和艺术上的截然不同。
D.达·芬奇在艺术上的特长全在“能勾魂”,比如《蒙娜·丽莎》那庄重中寓着妩媚的眼,那轻盈而神秘的笑,那丰润而灵活的手透露出的一种柔性美。

E.“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具有西方批判学者所谓的“宇宙的情感”。
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中国的艺术是偏于柔性美的”的是()

A.中国诗人多倾向于描写“清风皓月疏林幽谷”之类。
B.中国诗人“描写月的时候百倍于描写日”。
C.《二十四诗品》中只有“雄浑”“劲健”“豪放”“悲慨”四品算是刚性美,其余二十品都偏于阴柔。
D.李白专以雄奇擅长,也有《闺怨》《长相思》《清平调》刚柔两种美混合调和的诗歌。

结合文意,概述刚柔两种美的具体特点,并指出这两种美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除上文例子外,请举出一个能表现文学或其他艺术中刚性美(或柔性美)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