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来配制0.5 mol/L的碳酸钠溶液1 000 mL,假如其他操作均是准确无误的,下列情况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
A.称取碳酸钠晶体100 g |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C.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冲洗 |
D.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 |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由图甲可以判断:对于反应aA(g)+bB(g)![]() |
B.图乙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
C.根据图丙,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调节pH≈4 |
D.图丁表示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醋酸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 |
工业上常用电解硫酸钠溶液联合生产硫酸和烧碱溶液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阴极和阳极均为惰性电极。测得同温同压下,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
B.产物丙为硫酸溶液 |
C.离子交换膜d为阴离子交换膜 |
D.a电极反应式:2H2O+2e-= H2↑+2OH- |
常温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pH=3的CH3COOH溶液的浓度小于pH=2的盐酸的浓度 |
B.向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可抑制HCO3-的水解,使c(HCO3-)增大 |
C.将任意量的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其混合溶液均存在:c(Na+)+c(H+)=c(CH3COO-)+c(OH-) |
D.Na2CO3溶液中:c(Na+)>c(CO32-)>c(OH-)=c(HCO3-)>c(H+)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
试纸不变色 |
NH4Cl受热不分解 |
B |
②中振荡后静置 |
下层液体颜色变浅 |
NaOH溶液可除去溶在溴苯中的Br2 |
C |
③加热 |
洗气瓶中溶液褪色 |
生成了乙烯 |
D |
④通电 |
A极上有红色固体析出 |
不能说明锌的金属性比铜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2.24 LNO2与水反应生成NO3-的数目为0.1NA
②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3的铀(U)原子:
③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 + H2O + 2C6H5O-2C6H5OH + 2CO32-
④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 mol·L-1的溶液中:Na+、Ba2+、Cl-、I-可大量共存
⑤0.1 mol溴苯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3NA
⑥1,3—二甲基丁烷:
A.①②⑤ | B.②④⑥ | C.②④ | D.③⑤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