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
操作、现象 |
解释 |
A |
向KI-淀粉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溶液变蓝 |
Fe3+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B |
把生铁放置于潮湿的空气中,铁表面有一层红棕色的斑点 |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Fe(OH)3 |
C |
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产生 |
说明Fe置换出硝酸中的氢,生成了氢气 |
D |
新制Fe(OH)2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白色物质变成了红褐色 |
说明Fe(OH)2易被O2氧化成Fe(OH)3 |
针对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溶液的pH会增大 |
B.加入少量0.2mol·L-1的硫酸,水电离产生的c(H+)减小 |
C.加入少量固体NaOH,溶液中c(CH3COO-)+c(OH-) > c(Na+)+c(H+) |
D.与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CH3COO-) =c(N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越小,溶解度越大 | B.可以通过沉淀反应使杂质离子浓度为0 |
C.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一种静态平衡 | D.一定浓度的NH4Cl溶液可以溶解Mg(OH)2 |
把下列溶液分别蒸干后得到的固体产物仍然是原溶质的是()
A.氯化铝溶液 | B.碳酸氢钠溶液 | C.硫酸铝溶液 | D.氯化亚铁溶液 |
人体口腔内唾液的pH通常约为7,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 min,酸性逐渐增强,之后酸性逐渐减弱,至40 min趋于正常。下列曲线与上述事实最接近的是( )
下列溶液中pH<7的是
A.0.01mol·L-1CH3COONa溶液 | B.0.01mol·L-1NaHCO3溶液 |
C.0.01mol·L-1NH4Cl溶液 | D.0.05mol·L-1CH3COONH4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