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 |
操作、现象 |
解释 |
| A |
向KI-淀粉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溶液变蓝 |
Fe3+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 B |
把生铁放置于潮湿的空气中,铁表面有一层红棕色的斑点 |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Fe(OH)3 |
| C |
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产生 |
说明Fe置换出硝酸中的氢,生成了氢气 |
| D |
新制Fe(OH)2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白色物质变成了红褐色 |
说明Fe(OH)2易被O2氧化成Fe(OH)3 |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①向稀氨水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来制取银氨溶液;
②做石油分馏实验时,温度计浸入液面以下;
③切割白磷时,必须用镊子夹取,用滤纸吸干,置于桌面上的玻璃片上,小心用小刀切割;
④洁净的试管里加入0.5g淀粉,再加入4mL质量分数为20%的H2SO4,加热3--4分钟,再放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以检验水解产物。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只有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从试剂瓶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有剩余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
②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必须检验纯度;
③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的加液体,一定要将滴管伸入试管中;
④在中和滴定的实验过程中,目光应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⑤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处;
⑥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⑦配制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到浓硝酸中并及时搅拌和冷却;
⑧欲测某溶液的pH,需先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再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 A.①③④⑤⑥⑦ | B.①③④⑧ | C.②⑤⑥⑦ |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
高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使用温度计有如下3种情形①温度计的液泡浸没在液体反应物液面以下;②温度计的液泡置于水浴中;③温度计的液泡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下列实验使用温度及正确的是……( )
| A.苯的硝化反应---① | B.酒精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乙烯---① |
| C.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③ | D.分离苯和硝基苯的混合物---② |
下列实验所用仪器合理的是(双选)……( )
| A.用200mL量筒量取5.2mL稀硫酸 | B.用100mL烧杯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的食盐水 |
| C.用托盘天平称量11.7g氯化钠固体 | D.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10mL溴水 |
E、用瓷坩埚灼烧各种钠的化合物 F、用250mL容量瓶配制250mL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甲、乙两人用同一瓶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同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甲将锥形瓶用氢氧化钠待测液润洗后,使用水洗过的移液管移取碱液于锥形瓶中;乙则用甲用过的移液管取碱液于刚用水洗过且存有蒸馏水水珠的锥形瓶中,其它操作及读数全部正确。甲、乙两人的操作中(双选)……()
| A.甲操作有错 | B.乙操作有错 | C.甲测定数值一定比乙小 | D.乙实际测得数值较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