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起源上看,狗是人类在1万多年前,将捕到的狼长期驯化培育得到的。2013年1月,瑞典进化遗传学家Erik Axelsson和同事将狗的DNA与狼的DNA进行了对比,发现狗体内消化淀粉的基因比狼体内的相同基因活跃28倍。有关该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与人类以及人类的饮食协同进化
B.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的消化淀粉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
C.在狗的驯化过程中,消化淀粉的基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该现象说明了狗与狼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

A.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
B.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

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的能量。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鼠全部被消灭后,鹰至少要获得0.01Q1的能量
B.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C.可通过标记重捕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D.当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细胞因子
C.甲是细胞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细胞因子,乙是抗体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胚芽鞘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下表数据说明(  )。

A.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效应就不同
B.胚芽鞘弯曲的程度与其他激素无关
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 mg/L时,胚芽鞘生长受抑制
D.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25 mg/L左右

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型频率不一定改变
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可以杂交,所以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两种群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生殖隔离,表明它们的基因库中的基因完全不同
D.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