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表明在夏、商、西周时,国家大事主要是
A.祭祀和融合 | B.祭祀与打仗 | C.农业与打仗 | D.祭祀与农业 |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评价某遗址文化:“在中华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他评价的是()
A.陕西半坡遗址 | B.浙江河姆渡遗址 |
C.云南元谋遗址 | D.北京周口店遗址 |
学完“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后,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吗?”同学们畅所欲言。以下四位同学的发言,哪一位的最科学?()
A.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社会。 |
B.是理想社会。虽然生活艰苦,但那时社会风气好,人们之间关系和谐。 |
C.不是理想社会。因为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 |
D.并不是理想社会。原始社会虽然不存在剥削压迫,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谈不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请问“他们”是()
A.元谋人 | B.北京人 |
C.河姆渡人 | D.半坡人 |
从商朝的这些甲骨文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商朝文化很繁荣 | B.商朝经济很发达 |
C.商朝的奴隶有很多 | D.商朝的刑法很严酷 |
安徽逸夫中学举办“2014科技周”活动,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厅,我们看到许多古代科技发明,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伤寒杂病论》——华佗 | B.《本草纲目》——李时珍 |
C.《齐民要术》——贾思勰 | D.《天工开物》——宋应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