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太简”,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支离”。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是
| A.发明本心 | B.格物致知 |
| C.知行合一 | D.致良知 |
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
| B.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
| C.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
14~16世纪,欧洲向近代过渡,这一过渡的根本动力是( )
| A.生产力发展与技术进步 | B.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
| C.资产阶级兴起 | 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
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同背景是
①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两国民族资产阶级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③两国都形成了改革维新的力量
④两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都支持变法维新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领导人 | B.参加者 | C.时间 | D.地点 |
关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
| B.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
| C.改革建立了新教,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 |
| D.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