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3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 A. | 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 B. | 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
| C. | 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 D. | 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
|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
|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
|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
|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 A.独裁与民主 |
|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
|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
|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
下列各项,属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的共同点的是
| A.都是地区战场上取得的首次大捷 |
| B.都是盟军对德意法西斯的胜利 |
| C.都是战场上的重要转折点 |
| D.都是陆海空三军配合的立体战役 |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
|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
|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
|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
下图为发表在2004年3月5日的《讽刺与幽默》的一幅漫画《战车装配中》,它主要反映了日本
| A.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 B.极右势力否认侵略罪行 |
| C.社会暴力激烈 |
| D.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