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列举了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有学者认为这些措施“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下列属于这些措施并最终得以落实的做法是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苏维埃政权 | B.颁布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
C.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成立公社组织 | 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
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
B.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
C.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
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关系是()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 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
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 | D.两者毫无关系 |
18世纪英国学者亚当·斯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代表作《国富论》中他阐明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重要性,以下与他的观点最接近的见解是
A.“从字义通经义,从经义通义理” | 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
C.“工商皆民生之本” |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 B.有理而后有气 |
C.宇宙便是吾心 |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