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谕吉在其所著《文明论概略》中说:“如果想使日本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下列改革措施与他的观点最一致的为
| A.废藩置县 | B.解放农奴 | C.文明开化 | D.中体西用 |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结果,原本没有与清政府签类似条约的英法等列强也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其依据是()
| A.领事裁判权 | B.军舰巡查贸易权 |
| C.片面最惠国待遇 | D.居住及租地权 |
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第十款规定:“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该规定反映出()
| A.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D.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
|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
|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
|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时人记载:“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生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这实质上反映了义和团运动()
| A.盲目排外 | B.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
| C.反对生活西化 | D.主张实施平均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