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三中全会做出了许多重大的决策。下列各项中,属于某次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A.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B.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D.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学术界对黄河在汉代以前是否改道有不同认识。甲学者根据《汉书》认为汉以前仅有一次改道;乙学者指出《史记》中不见改道记载,故《汉书》不足凭信;丙学者以河北平原地貌变化和先秦文献载有黄河下游两条河道为据,提出黄河在汉以前曾不止一次改道。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记》比《汉书》早出,乙学者立论可靠 |
B.《汉书》后出,收录新材料,甲学者认识准确 |
C.丙学者立足文献和地理考辨,所论相对合理 |
D.三位学者的研究方法与认识都存在较大的缺陷 |
2014年5月,德国《日报》有文章指出:21世纪的世界政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集团正自信地重新排队。材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
B.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权地位 |
C.世界控制权的争夺日益激烈 |
D.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
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有关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投票方式的变化说明中国民主政治的确立 |
B.人大代表名额由城乡平等转变为偏向大城市 |
C.建国以来,民主政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
D.选举法的修改有助于人民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 |
美国罗斯幅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据此不能得出()
A.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
B.通过改革,美国和中国的经济管理模式趋向一致 |
C.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美国和中国通过社会治理模式的改革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
有人指出,让世界经济为美国经济服务,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为美国人打工,这是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筹划好的如意算盘,而且美国成功地让世界各国纷纷钻进自己设计的“圈套”之中。材料揭示了美国()
A.提出“马歇尔计划”的用意 |
B.全球霸权实现的前提 |
C.是经济全球化的中心 |
D.充分利用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