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NH4+ +OH-= NH3↑+H2O |
B.将CO2通入到纯碱饱和溶液中:2Na++CO32-+CO2+H2O=2NaHCO3↓ |
C.向Ba(OH)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HSO4溶液Ba2++2OH-+2H++ SO42- = BaSO4↓+2H2O |
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胶体:Fe3+ + 3 H2O![]() |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取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金属单质X、Y,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
X产生氢气的体积比Y多(同温同压) |
金属性:X>Y |
B |
向滴有甲基橙的AgNO3溶液中滴加KCl溶液 |
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 |
KCl溶液具有碱性 |
C |
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 |
有白色沉淀生成,苯层呈紫色 |
白色沉淀可能为CuI |
D |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 |
产生无色气体 |
Na2O2没有变质 |
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其中Cl-、Br-、I-的个数之比为2:3:3,向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7:3(已知还原性I->Fe2+>Br->Cl-),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5:4 | B.4:5 | C.5:12 | D.12:5 |
对于实验Ⅰ~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实验Ⅰ:逐滴滴加稀盐酸时,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
B.实验Ⅱ: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无色 |
C.实验Ⅲ:从饱和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晶体 |
D.装置Ⅳ:酸性KMnO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且溶液颜色逐渐变浅乃至褪去 |
以下是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生产流程的示意图: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气体是NH3,B气体是CO2 |
B.把纯碱及第Ⅲ步所得晶体与某些固体酸性物质(如酒石酸)混合可制泡腾片 |
C.第Ⅲ步操作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
D.第Ⅳ步操作是将晶体溶于水后加热、蒸发、结晶 |
三氟化氮(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3NF3+5H2O=2NO+HNO3+9HF。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F3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
B.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
C.若生成0.2 mol HNO3,则转移0.2 mol电子 |
D.NF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