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奖是我国基础研究水平的象征,具有特别的“含金量”。该奖项必须符合三大标准: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2013年国家科技奖颁布,自然科技奖一等奖再一次空缺,这是该奖项自2000年以来第9次出现空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实践并不是检验自然科学成果的唯一标准
②真理始终处于从反复性向无限性转化的发展过程
③创新性是国家自然科学奖的重要评价因素
④人们对自然科学课题的研究始终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实践做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实践具有( )
| A.客观物质性 | B.自觉能动性 | C.直接现实性 | D.社会历史性 |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
|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典故中的主人公所犯的共同错误是( )
| A.没有看到事物之间是联系的,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
| 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
| C.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活动缺乏社会历史性 |
| D.没有做到从已经变化的实际出发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
“人事有代谢,往来有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 A.历史是客观的合规律的过程 |
|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 |
|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
曾经有一位教授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帐: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大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美元,但是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价值不止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
| A.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 B.事物的运动变化 |
| C.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 D.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