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社会经济和结构调整,价值和利益多元多样,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遇到不同声音,遭受很多阻力,这很正常,重要的是统筹各方利益,汇聚真知灼见,找到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从哲学角度讲,这个“最大公约数”应该是( )
A.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 |
B.人们对改革的正确认识 |
C.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
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中国航天业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技术人员、工人的辛勤劳动,也离不开航天员的巡天。这充分说明()
A.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
B.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
唐朝诗人顾况曾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有()
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③矛盾具有特殊性④事物运动有自身内在的规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建设“和谐世界”的前提是“和平”。“实现持久和平……就应该共同反对侵犯别国主权的行径,反对强行干涉一国内政,反对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不断地斗争才能获得和平 |
B.和平就是消除矛盾与冲突 |
C.和平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 |
D.矛盾双方在对立中得以统一 |
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重要的外交理念,为此,中国主张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繁荣,认为没有共同繁荣就不可能实现少数国家的长期繁荣。中国的上述主张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正确的认识来源于人们对事物各要素的科学分析 |
B.人们思想认识的变化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
C.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 |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句话说明()
A.事物的发展是有前因后果的 |
B.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客观的 |
C.处理问题,必须重视各个局部 |
D.认识和处理问题,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