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当前“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令人咋舌:中国人每年要倒掉1 000亿斤粮食,相当于两亿人一年的口粮。“反对浪费,厉行节约”已然成为全社会大力倡导的餐桌美德。从文化生活角度看,遏制“中国式浪费”需要每一位公民( )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
②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育节俭文明风尚
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文化素养
④倡导传统道德,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③ |
“能群者存,不能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这句话在人生观上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有
①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②利用集体去谋取个人利益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结合图表,
| 我国主要能源人均储量占世 界人均水平比重 |
我国能源循环利用率与发达 国家相比的比重 |
我国创造单位GDP耗为其他国 家的倍数 |
||||
| 石油 |
天然气 |
美国 |
日本 |
美国 |
日本 |
法国 |
| 8.3% |
4.1% |
26.9% |
11.5% |
4.3% |
11.5% |
7.7% |
图表反映了我国
①能源储量相对不足 ②能源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
③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 ④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定:根据各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实施不同的区域政策。同时,强调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挥城市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规定所体现的哲理是
| A.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
|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 D.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据此完成6~7题。
6.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
①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
④劳动者创造了价值规律并使价值规律服务于人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从哲学角度看,之所以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因为
①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②事物运动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④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台湾作家林清玄写了一首禅诗:白鹭立雪,雪人看鹭,聪明见雪,智者观白。这首诗蕴涵的哲理
|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
|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
| C.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
| D.不同意识对事物所起的作用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