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人感叹社会冷漠的时候,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温暖。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老师,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而自己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双腿高位截肢。 |
【最美“熊猫姑娘”】周晓娟的稀有血型在汉族人口中占比是万分之几。4 000多毫升,这是她11年无偿献出的血量,比她现在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还多。 |
【最美女中学生】有患者家属在公交车上遗失了4万元。一位女中学生捡到后交给车长,但没留下姓名。最后人们还是找到了她——石家庄十二中高三学生张莹。 |
(1)请任选上述一位“最美的人”或另举实例(可以是其他“最美的人”或默默无闻的好人),说明为什么“Ta”最美。(8分)
(2)用文化生活中道德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学生不仅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最美”的眼睛,还应该有一颗追求“最美”的心。(10分)
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些论述: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劳动并不是它所产生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摘自《资本论》第1卷第65页、57页、207页、208页。
结合以上论述分析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及其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萨伊: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过程中,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一种物品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它产品开辟了销路。一种商品生产过少,别的商品才会出现过剩;这一情况,市场会调节过来。因此,生产全面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会爆发的。
李嘉图:个人的生长过程是由青年而壮年,而老死;但是国家的发展过程却不如此。国家达到最旺盛的状态以后,再向前发展诚然可能受到阻碍,但它的自然趋势却是永远地继续前进,使它的财富和人口永远不会减少。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请对萨伊、李嘉图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进行评价。
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是如何被瓜分的?
材料一斯密指出: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简直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
材料二李嘉图认为:一种商品没有用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效用对于交换价值说来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它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耗费在一件商品上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尺度,交换价值是由价值来调节的,因而是由耗费的劳动量来调节的。
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斯密认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什么?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试对斯密的上述认识进行评价。
(2)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比较,李嘉图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和斯密的观点有何异同?在劳动决定价值的问题上,李嘉图的观点和斯密的观点相比较,有何不同?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什么贡献?
(17分)
材料一李嘉图提出:资本的丧失可能立刻把一个经济增长中的国家变为停滞的国家。一个国家只有在它积累资本的时候才是前进的。
材料二李嘉图认为:财富往往是在地租稳定甚或下降的时候增加得最为迅速。
(1)在李嘉图看来,国家财富增长的条件是什么?
(2)李嘉图认为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