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子路遇丈人,丈人语含讥讽,甚至只顾“植其杖而芸”,态度倨傲。表现出他对孔予行为的不以为然。而留子路宿,又表现出对孔子的敬重。(《论语》)
B.理发师和神父听到桑丘的报告后,他们定下了一个计策,就是由神父化装成家丁,理发师化装成贵妇人,引堂吉诃德出山为贵妇人复仇,以达到骗他回家的目的。(《堂吉诃德》)
C.周瑜用“招亲”之计欲谋害刘皇叔,结果被诸葛亮识破。周瑜气得昏过去,醒来连叫数声“既生瑜,何生亮”后死去。周瑜死后鲁肃为大都督,总领吴军。(《三国演义》)
D.宝玉生日,大家做“占花名“的游戏。宝钗掣的是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旧字,写着“任是无情也动人”。黛玉的是芙蓉,题着“风露消愁”四字,写着“莫怨东风当自嗟”。(《红楼梦》)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古代文学常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化经典阅读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无或①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②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③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④?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注①或:作“惑”字用,不明,可怪。无或:莫怪。②有萌:指善端。
③援:取。④为(wèi):作“谓”字用。与(yú):疑问助词。
(1)从选段来看,“王之不智”体现在“□□□□,□□□□”,孟子认为君王要做到“智”,应该远离 “□□□”。(用原文回答)
(2)这段论述中,孟子向君王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答:

文学名著阅读(共10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卡秋莎对掌班瞧瞧,但接着突然把视线移到陪审员那边,停留在聂赫留朵夫身上。她的脸色变得严肃甚至充满恼恨了。她那双恼恨的眼睛有一只斜睨着。这双异样的眼睛对聂赫留朵夫瞧了相当久。”这是在法庭上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见面的情景。玛丝洛娃认出了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心情非常复杂。(《复活》)
B.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各路诸侯共讨董卓。董卓派华雄迎战。华雄连斩两员盟军猛将。关羽毛遂自荐,愿取华雄性命。袁术、曹操对此反应不一,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二人的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
C.刑台上的卡西莫多发现克洛德骑着骡子经过广场,于是他狂怒的面孔变成了温和的笑容,他向克洛德要水喝。但是这个当年收养他的义父却慌忙逃避卡西莫多的眼光,不想解救他,便急忙走了。(《巴黎圣母院》)
D.关公被围困土山,和前来劝降的张辽约定三事:一者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曹操爽快答应了前两个条件,第三个却觉难从,后经张辽劝说才同意。(《三国演义》)

E.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宝玉:“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红楼梦》)
(20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红楼梦》中,凤姐趁贾琏不在家将尤二姐接入府中后是如何借剑杀人害死尤二姐的?
2.“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本来抱着希望,以为他会来一趟……然而从那天夜晚起,一切都变了,未来的婴儿也变成纯粹是累赘了。”请简述这个夜晚发生的事。(《复活》)
选做第()题
答:

请简述聂赫留朵夫在去彼得堡前对自己的土地进行的两次处理。

(万章)曰:“敢问荐之①于天,而天受之;暴②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孟子)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候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③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节选自《孟子·万章上》)
【注释】①之:指尧推荐舜这件事。②暴:公开介绍。③而:如果。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章对尧推荐舜,舜终得天下这件事此心存疑问,于是向孟子请教。
B.孟子认为,君王是没有那样大的权力把天下授予他人的,即便伟大如尧。
C.孟子认为,尧的儿子没有得到天下,是因为他仇视百姓招来的恶果。
D.孟子认为舜最后得到天下,是因为他辅佐尧二十八年,成绩斐然,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

2.孟子引用《太誓》里所说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阐明的是什么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曾子(1)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2)不习乎?”

2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选段中强调的个人修养是“自省”,你认为这种方法对于现代人有何启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