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
B.《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
C.《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
D.《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爱斯梅拉达的善良与克洛德的狠毒,爱斯梅拉达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对比。 |
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妄②窥镜而自视
③位尊而无功④太后盛气而揖之
⑤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③⑤ | D.①⑤/②④/③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A.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 B.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皆以美于徐公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封之以膏腴之地 |
C.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 D.既东封郑 |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越四封之内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①徐公来,孰视之(通“熟”,仔细)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④大臣强谏(强行)
⑤太后盛气而揖之(等待)⑥……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胜过,超过)
A.①③⑤⑥ | B.②④⑤⑥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⑤⑥ |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运用了许多叠词,如“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缕缕清香”、“脉脉的流水”等,下面对这些叠词作用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田田:写荷叶阔大而相连相依的情态,使人因错觉而产生如田野般的延展感。 |
B.亭亭:写荷干挺拔高擎而不枝不蔓;给人一种轻灵飘逸以素雅感。 |
C.缕缕:写荷香的清幽淡雅而沁人心脾,给人一种若断若续、似有若无的隐约朦胧的清爽感。 |
D.脉脉:写作者心中的“流水”的绵绵无声,使人产生一种轻荡漫漾、流连依依的温润感。 |
对《荷塘月色》一文的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这句话点明了作者去荷塘的原因,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
B.这句话表明作者去荷塘不仅是为了欣赏美景,更是为了寻找一份难得的宁静。 |
C.全文的感情脉络正是以此为起点的,在荷塘里作者终于彻底摆脱了内心的矛盾。找到了真正的宁静。 |
D.“不宁静”的原因在于作者渴望做一个只做学问、不问政治的人,但“四•一二”政变却给了他极大的震动,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他无法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