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现有的四份溶液:
①0.01 mol/L HCl;②0.01 mol/L CH3COOH;
③pH=12 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 mol/L |
B.将①、③混合,若有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③>① |
C.将②、④等体积混合(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c(CH3COO-)+c(CH3COOH)=0.01 mol/L |
D.将四份溶液均稀释10倍后溶液pH:③>④,②<①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 ![]() |
B.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
C.液态氯化氢、熔融氧化铝、固体硫酸钡都是电解质 |
D.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有些金属氧化物也能与强碱反应 |
向100 mL 0.1 mol·L-1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0.1 mol·L-1 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液体积V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的溶液呈中性 |
B.b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3++2SO42-+2Ba2++3OH— ="=" Al(OH)3↓+2BaSO4↓ |
C.c点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为200 mL |
D.c点溶液呈碱性 |
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Cl2+2KI = I2+2KCl ②2FeCl3+2HI = I2+2FeCl2+2HCl ③2FeCl2+Cl2 = 2FeCl3 ④I2+SO2 +2H2O = 2HI+H2SO4
A.Cl2>I2>Fe3+>SO2 | B.Fe3+>Cl2>I2>SO2 |
C.Cl2>Fe3+>I2>SO2 | D.Cl2>Fe3+>SO2>I2 |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即可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 |
B.玻璃导管蘸水后,边旋转边向橡皮管中插入 |
C.加热坩埚中的硫酸铜晶体,失水后须在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量 |
D.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 |
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 c mol·L-1的硝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所得澄清溶液可看作是Fe(NO3)3与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
①(a+b)×63g ;②(a+b)×189g;③(a+b)mol ;④(V•c—)mol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