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A、B、C、D为周期表1~36号中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A的基态原子有3个不同的能级,各能级中电子数相等;C的基态原子2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与A原子相同;D的基态原子的M电子层上有4个未成对电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是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的元素;其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A、B、C、D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由A、B、C形成的离子CAB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则CAB中A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B的氢化物的沸点远高于A的氢化物的沸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能与AC分子形成D(AC)5,其原因是AC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D(AC)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 ℃,沸点为103 ℃,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D(AC)5晶体属于________(填晶体类型)。
(5)SiO2的晶胞可作如下推导:先将NaCl晶胞中的所有Cl去掉,并将Na全部换成Si原子,再在每两个不共面的“小立方体”中心处各放置一个Si原子便构成了晶体Si的一个晶胞。再在每两个相邻的Si原子(距离最近的两个Si原子)中心连线的中点处增添一个O原子,便构成了SiO2晶胞,故SiO2晶胞中有________个Si原子,________个O原子。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1)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向试管a中加入10 mL 6 mol·L-1的稀硝酸和1 g铜片,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请写出在试管a中有可能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实验过程中常常反应开始时速率缓慢,随后逐渐加快,这是由于 
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速率又逐渐减慢,原因是 
(3)欲较快地制得NO,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写字母序号)。

A.加热 B.使用铜粉 C.稀释HNO3 D.增大硝酸的浓度

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1价)和S(+6价)的速率v(纵坐标)与反应时间t(横坐标)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反应速率随着溶液中c(H+)的增大而加快。

(1)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                     
(2)反应后期反应速率减慢的原因是             

测血钙的含量时,可将2.0 mL血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NH4)2C2O4晶体,反应生成CaC2O4沉淀。将沉淀用稀硫酸处理得H2C2O4后,再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CO2,还原产物为Mn2+,若终点时用去20.0 mL 1.0×10-4 mol·L-1的KMnO4溶液。
(1)写出用KMnO4滴定H2C2O4的离子方程式                 
(2)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      
(3)计算:血液中含钙离子的浓度为    g·mL-1

某学生用0.100 mol·L-1的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20.00 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刻度“0”以上2~3 mL;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就此实验完成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字母序号填写)         
(2)上述B步骤操作的目的是                  
(3)上述A步骤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滴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                  

如下图是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

(1)写出仪器名称A    ,B    ,C   ,D    
(2)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的仪器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