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节选,回答问题。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乙]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为写雪,但两诗呈现出来的雪景却有不同的特点。试作说明。
答: “诗言志”,“志”指的是思想感情。找出甲、乙两诗中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说说各自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甲]诗句: 情感:
[乙]诗句: 情感: 揣摩品味甲、乙两诗中加点的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雪飘(形象地描绘出大雪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情态。) |
B.惟余莽莽(叠音,读来音响浑厚,富于音乐美,渲染出磅礴的气势。) |
C.北风卷地白草折(描绘出雪前狂风肆虐的声势,渲染肃杀的气氛。) |
D.散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轻盈飘洒,给人以欣喜和暖意。) |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题目。(4 分)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
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2 分)
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3题。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人名)。 |
2. |
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
3. |
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1~2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死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 |
"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 |
2. |
"自经丧乱少睡眠"变现了"我"怎么样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