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的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和南方热带地区。据表完成小题。
地区 |
面积(万km2) |
年生物产量(万t) |
① |
11.52 |
22 400 |
② |
113.07 |
109 900 |
③ |
265.63 |
85 600 |
④ |
78.85 |
88 600 |
表中代表南方热带地区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导致②③地区生物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不同 | B.降水不同 |
C.地形不同 | D.土壤不同 |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小题。上图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
A.节约土地资源 | B.原料有可再生性 |
C.减少原料运输量 | D.原料适宜长期储存 |
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
A.西北高东南低 | B.东高西低 |
C.中间高四周低 | D.南高北低 |
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是( )
A.地下水 | B.大气降水 | C.湖泊水 | D.冰雪融水 |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小题。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 B.大气环流 | C.地形因素 | D.海陆分布 |
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A.≥10℃积温 | B.日照时数 | C.太阳辐射量 | D.年降水量 |
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
A.计算机网络 | B.地理信息系统 | C.全球定位系统 | D.遥感 |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
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 B.天山山脉 |
C.祁连山脉 | D.昆仑山脉 |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
该省区可能是
A.西藏自治区 | B.广东省 | C.内蒙古自治区 | D.甘肃省 |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其中甲区域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区,乙区域近年来荒漠化发展迅速,荒漠化土地呈点状、线状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示区域甲是我国著名农业区,其名称是
A.河西走廊 | B.河套平原 | C.宁夏平原 | D.渭河平原 |
关于上述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农业区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光照,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
B.甲农业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
C.近年来,乙区域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当 |
D.近年来,乙区域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