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3年夏季,在一场场暴雨的洗礼下,武汉、杭州、北京相继变成了“水城”。由此在中国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城市“雨涝”问题,突然变成了人们目光的焦点。



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越不容易积水



(1)有专家认为:“‘雨岛效应’是诱导和强化城市暴雨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汛期,容易使城区出现强度大的降水,造成城市区域性内涝。”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城市“雨岛效应”的形成。
(2)根据图甲、图乙,试分析说明城市易出现雨涝的原因。
(3)为了应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水资源问题,有人设计了图丙所示的“城市雨洪利用”新型的排放系统。试分析说明该系统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积极意义。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卢旺达共和国为国土面积2.6万平方公里,人口1130万(2012年)的内陆国 家。境内多山,有“千丘之国”的称谓。农牧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2%。全国可耕地面积约185万公顷,已耕地面积120万公顷。天然牧场占全国总面积1/3。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茶叶、棉花、除虫菊、金鸡纳等,大部分供出口。
【材料二】卢旺达煤、石油等矿物能源非常短缺,电力资源主要以水电为主。下图为尼亚瓦龙古河上的Nyabarongo水电站及其多年各月平均发电量变化曲线图。

(1)据图总结Nyaburongo水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的年内变化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现在中国的服装制造商已走进卢旺达,请从产业转移的角度分析卢旺达吸引产业移入的主要原因。

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材料二: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

(1)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分析判断:
①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为 (填陆地或海洋)。
②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为
(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判断该区褶皱发生在 地层形成以后, 地层形成之前。(以字母指代地层)
(3)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 (写出字母)。
(4)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③处的地形属 山地。
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有 。(写出1例)
(2)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3)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滨海地区的风随昼夜更替而风向转换,形成海陆风。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在图甲中,用箭头画出白天大气运动示意图。
(2)从图乙中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________(季节)最少,主要原因是该季节________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海陆风。
(3)分析海风对滨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

读昼长与纬度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全球的昼夜分布情况如何?
A、北半球:
B、南半球:
C、赤道:
D、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E、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2)请在下图中画出该日从北极俯视及从赤道上空侧视全球的昼夜分布光照示意图。要求画出昼夜分界线,并标出晨线或昏线,昼半球及夜半球(用阴影表示夜),并判断该日日期。侧视图中根据极圈位置自己画出太阳光线。
A、在右图中画出光照示意图:

B、该日期为: (几月几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