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百嘉村见梅花
龚鼎孽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龚鼎孽(1615-1673),字孝升,崇祯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做太常寺大卿,康熙时官至礼部尚书。②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③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百嘉村见梅花》的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分析。
两首诗词都写到“梦醒”,两处“梦醒”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其实不然、请你从表现手法方面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夏日三首(其一)
北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具体说明一下这首诗突出运用了哪种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的。

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唐 多 令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注释]漫:徒然。
“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楼”?
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