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 |
B.山川相缪(缭、盘绕) |
C.酾酒临江 (斟酒) |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合适) |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而又何羡乎 | B.而今安在哉 |
C.客有吹洞箫者 | D.何为其然也 |
下列句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望美人兮天一方 | B.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徘徊于斗牛之间 |
下列各句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 | B.侶鱼虾而友麋鹿 |
C.方其破荆州 | D.举匏樽以相属 |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枕藉乎舟中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
C.挟飞仙以遨游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D.不知东方之既白 目遇之而成色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⑵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⑶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天后时,尝赐太平公主细器宝物两食盒,所直黄金千镒,公主纳之藏中。岁余取之,尽为盗所将矣。公主言之,天后大怒,召洛州长史谓曰:“三日不得盗,罪!”长史惧,谓两县主盗官曰:“两日不得贼,死!”尉谓吏卒游徼曰:“一日必擒之,擒不得,先死!”吏卒游徼惧,计无所出。衢中遇湖州别驾苏无名,相与请之至县。游徼白尉:“得盗物者来矣。”无名遽进至阶,尉迎问故。无名曰:“吾湖州别驾也,入计在兹。”尉呼吏卒:“何诬辱别驾?”无名笑曰:“君无怒吏卒,抑有由也。无名历官所在,擒奸摘伏有名,每偷至无名前,无得过者。此辈应先闻,故将来,庶解围耳。”尉喜请其方。无名曰:“与君至府,君可先入白之。”尉白其故,长史大悦,降阶执其手曰:“今日遇公,却赐吾命,请遂其由。”无名曰:“请与君求对玉阶,乃言之。”
于是天后召之,谓曰:“卿得贼乎?”无名曰:“若委臣取贼,无拘日月,且宽府县,令不追求,仍以两县擒盗吏卒,尽以付臣,臣为陛下取之,亦不出数日耳。”天后许之。月余,值寒食,无名尽召吏卒,约曰:“十人五人为侣,于东门北门伺之,见有胡人与党十余,皆衣缞绖[注],相随出赴北邙者:可踵之而报。”吏卒伺之,果得,驰白无名,往视之。问伺者,诸胡何若。伺者曰:“胡至一新冢,设奠,哭而不哀,亦撤奠,即巡行冢旁,相视而笑。”无名喜曰:“得之矣。”因使吏卒尽执诸胡,而发其冢。冢开,割棺视之,棺中尽宝物也。奏之。天后问无名:“卿何才智过人,而得此盗?”对日:“臣非有他计,但识盗耳。当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时,臣亦见,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处。今寒节拜扫,计必出城,寻其所之,足知其墓。贼既设奠,而哭不哀,明所葬非人也。奠而哭毕,巡冢相视而笑,喜墓无损伤也。向若陛下迫促府县捕贼,计急必取之而逃。今者更不追求,自然意缓,故未将出。”天后曰:“善。”赐金帛,加秩二等。
[注]缞绖(cuī diē):丧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日不得盗,罪罪:判罪 |
B.与君至府,君可先入白之白:为……洗刷冤屈 |
C.若委臣取贼,无拘日月委:托付、交付 |
D.今者更不追求,自然意缓追求:寻求、追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何诬辱别驾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
B.①仍以两县擒盗吏卒,尽以付臣②加之以师旅 |
C.①设奠,哭而不哀②巡行冢旁,相视而笑 |
D.①向若陛下迫促府县捕贼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后得知公主财物被盗后,严令洛州长史三日破案,长史令两县主盗官二日破案,尉限吏卒一日破案,层层紧逼。 |
B.吏卒游徼被逼无计,在大街上发现了苏无名,把苏无名作为盗贼带来交给了尉,以敷衍差事。 |
C.苏无名对捕盗一事胸有成竹,请求天后宽限府县,允诺不出十日将盗贼捉拿归案。 |
D.苏无名不愧是破案高手,他用外松内紧的策略,使盗贼失去戒备,轻松完成了任务。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朋 党 论
欧阳修
①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②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③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而唐遂亡矣。
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⑤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选自《古文观止》)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
B.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目:看作。 |
C.尽解党人而释之 释:解释。 |
D.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诮:责备。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故何哉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
B.①所惜者名节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C.①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②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
D.①惟君子则有之②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从社会发展的事实落笔,“朋党之说,自古有之”,证明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并为下文征引历史事实打下伏笔,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
B.文章第③节列举了从上古尧、舜之时直至唐之晚年各个朝代盛衰的大量历史事实,紧扣国家兴亡治乱与朋党的密切关系,或正,或反,或正反对比,进行了反复的论证。 |
C.文章第④节阐述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对纣、汉献帝、唐昭宗等反面事实分析,得出“乱亡其国”的结论;对舜被朋党所欺和周能够兴国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善于用君子之朋的重要。 |
D.本文是一篇富有战斗性的政论,其中有两个特点特别鲜明:一是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二是转折句和排比句的交相运用,行文既纡徐有致,又富有气势,充分体现了欧阳修政论的风格和特点。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chanhui)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kūn)首兮,桑扈裸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zūhǎi一种酷刑)。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bó)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chàchì惆怅失意的样子),忽乎吾将行兮。
注:①长铗:长剑。陆离:长长的样子。②切云:冠名。崔嵬:高高的样子。③重华:舜的名字④接舆:楚国狂人。髡首,剃去顶部头发。相传接舆曾自伤发肤,避世不做官。⑤桑扈:古代隐士;裸行:裸体走路,以表示不与统治者合作。⑥伍子:即伍子胥,忠于吴国,被吴王夫差错杀。⑦董道:正道。⑧乱:乐章的尾声。辞赋里用在篇末,总括全篇思想内容的文字也叫乱。⑨露申辛夷:瑞香花和木兰花。⑩林薄:草木丛杂之地。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邸余车兮方林邸:通“抵”,使停止 |
B.船容与而不进兮容与:犹豫不进 |
C.巢堂坛兮巢:巢穴 |
D.芳不得薄兮薄:靠近 |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被明月兮佩宝璐。被发行吟泽畔 |
B.迷不知吾所如臣请往如楚 |
C.下幽晦以多雨其后楚日以削 |
D.与前世而皆然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
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用服饰的奇特、高洁,比喻德行的高洁和志向的远大。采用了比兴的手法。 |
B.“登昆仑兮食玉英”义同《离骚》中“夕餐秋菊之落英”,承接上文的被奇服,驾青虬,结重华,游瑶圃等,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而且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 |
C.诗歌第三段进入溆浦之后的深山老林的描写,衬托出了诗人寂寞、悲愤的心情,情景交融,令读者不禁扼腕叹绝。 |
D.“接舆”六句是通过两种不同类型的四个事例说明所有贤士均是如此,从而表明自己仍将正道直行,毫不犹豫,并准备在黑暗中奋斗终身。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庄子•德充符(节选)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泛然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屦,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为天子之诸御,不爪剪,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何为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脩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 |
B.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
C.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 |
D.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 |
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国无宰,寡人传国焉。焉:句尾语气助词。 |
B.寡人丑乎,卒授之国。丑:惭愧。 |
C.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是:这。 |
D.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恶:丑。 |
翻译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句是()
A.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矣。 不曾听到他倡导过什么,只见他对人表现得很谦和罢了。 |
B.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 现在哀骀它没有说什么就取得人们的信任,没有什么功业就赢得他人的亲敬,能使别人把国家政事委托给他。 |
C.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 所以不足以让这些变化扰乱内心的平和,不能把这些变化挂在心中。 |
D.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 |
恐怕我没有实绩,(只是)轻用我的躯体,以致使我的国家陷于危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从衡①之说虽反覆百端,然大要合从者,六国之利也。昔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飨宴以相乐会盟以相结者无他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家国也。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夫三晋②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故以三晋而攻齐、楚,自绝其根柢也;以齐、楚而攻三晋,自撤其藩蔽也。安有撤其藩蔽以媚盗,曰“盗将爱我而不攻”,岂不悖哉!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 ①从衡:即“合从”、“连衡”。 “合从”是连合六国对付秦国的策略;“连衡”是分散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②三晋:旧时称瓜分晋国的韩、赵、魏为三晋。
⑴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原文: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
译文:
⑵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3分)
昔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飨宴以相乐会盟以相结者无他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家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