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年,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船队出使西洋。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能够解决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这说明我国当时的科技文化
A.处于世界的前列 | B.达到世界中等发展水平 |
C.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 | D.受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冲击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是因为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 B.真理是永远正确的 |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
在谈到抑制物价上涨的问题时,温总理用古语“事不避难”来表明政府的态度。“事不避难”最能体现的哲理是
A.联系是普遍的 | B.要敢于承认、揭露和解决矛盾 |
C.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的 | D.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
2011年2月l4—16日,由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推出的超级计算机“沃森”参加了美国智力竞猜节目“危困!”。在比赛中,“沃森”凭借超强的运算速度和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回答了涉及历史、文学、政治、电影、流行文化和科学等一系列问题,战胜了两位最为成功的选手参赛者。“沃森”的成功表明
①高度发达的智能系统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 ②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是有效改造世界的前提和基础 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来越具有创造性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人能够创造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2010年11月23日下午,韩朝双方在韩国西部海域的延坪岛交火,半岛局势一触即发,我国在这之前就进行过积极的斡旋,组织了六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但现在看来,要想实现半岛长期和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定的曲折 | 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D.质变要以量变为基础 |
中国画的艺术创造既具有中国独有的意象建构与表达方式,又蕴含独有的中国智慧与哲理。右图是齐白石的一幅画,画面是两只鸡雏的“今日相争”,看似乎平淡无奇,但却题为“他日相呼”,让观者在错愕之际,恍然有所悟。对该画意象的认识准确的是
①美妙的意象源于大师的丰富联想和主观想象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