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君主握有对一切政务的最后决定权和否决权,但一般不直接统领百官,处理政务;宰相……原则上只是‘助理万机’”。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秦朝设左右丞相 | B.西汉分设中外朝 |
C.隋唐实行三省制 | D.北宋设参知政事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因为它们都
A.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 | B.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 |
C.倡导理性至上和科学思维 | D.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 |
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这种观点不具备下列哪一项影响
A.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 | B.忽视了事物的客观性 |
C.冲击了神灵的束缚 | D.遏制了个人主义思想 |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
C.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 D.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创立民国” |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 D.“天下为公” |
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固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处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亡国 | B.革命 | C.帝制 | D.尊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