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柯文的名著《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第二部分是直接参与义和团运动的中外各类人物当时的想法、感受和行为;第三部分评述在20世纪中国产生的关于义和团的种种神话。对该书解说历史的方式理解正确的是
A.目的在于揭示历史真相的不可知性 |
B.提供了探寻历史真相的三条不同途径 |
C.直接参与运动的人物的感受最接近真相 |
D.西方史学家对中国历史的解说较为客观 |
观察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穿着,从中可以推断出民国时期着装的特征是
A.呆板保守,讲究等级 | B.新旧并存,中西合璧 |
C.追新慕异,抛弃传统 | D.强调斗争,突出革命 |
《庚子诗鉴》载,1900年间,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蜡。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惨酷。”据此推断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后产生了敌意 |
B.义和团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 |
C.清政府成为了列强“以华制华”的工具 |
D.农民阶级完全认清了基督教的反动本质 |
史载,明朝后期“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金令司(注:管理之意)天,钱神卓地,贪婪罔极,骨肉相残。”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C.农业人口的增加 |
D.政府管理商业的加强 |
《颜氏家训》载:南北朝时,梁朝的士大夫“出则车舆,入则扶侍……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嬴气弱,不耐寒暑”,在仓猝变乱中坐以待毙。该记载可用于说明南北朝时期
A.叛乱寥寥无几 | B.气候反常恶劣 |
C.人民体质赢弱 | D.选官存在弊端 |
“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鱼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后世的哪一思想最能说明这一现象
A.儒家“仁爱”思想 | B.墨家“尚贤”思想 |
C.道家“无为”思想 | D.法家“法治”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