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或物理量关系正确的是( )
A.NaHSO3和NaHCO3的中性混合溶液中(S和C均用R表示):c(Na+)=c(HR )+2c(R ) |
| B.常温下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后溶液中:c(Na+)>c(Cl-)>c(CH3COOH) |
C.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2CO3、②(NH4)2SO4、③(NH4)2Fe(SO4)2三种溶液中c(N ):①<③<② |
|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溶液与NaCl溶液中离子总数:N前>N后 |
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
| 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
|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 |
向100mL 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 |
| B.通入CO2的体积为448 mL |
| C.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OH):n(Na2CO3) =" 1:" 3 |
| D.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HCO3):n(Na2CO3) =" 2:" 1 |
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
叙述Ⅰ |
叙述Ⅱ |
| A |
Na2S有强还原性 |
用于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 |
| B |
CaCO3是难溶物 |
CaCl2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 |
| C |
浓H2SO4有强氧化性 |
浓H2SO4可用于干燥SO2 |
| D |
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 |
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 |
能鉴别MgI2、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的试剂是
| A.HNO3 | B.KOH | C.BaCl2 | D.NaClO |
向溶液中分别通入足量的相应气体后,下列各组离子还能大量存在的是
| A.氯气:K+、Na+、SO32-、NO3- |
| B.氨气:K+、Na+、AlO2-、CO32- |
| C.二氧化硫:Na+、NH4+、SiO32-、C1- |
| D.乙烯:H+、K+、MnO4-、SO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