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氧化性:Cl2>IO3—>Fe3+>I2,以下实验的结论或实验的预测合理的是( )
A.往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水再加淀粉,振荡不出现蓝色,说明没有I- |
B.向FeCl2溶液中滴加碘水,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将呈红色 |
C.向淀粉碘化钾试纸上滴白醋和加碘盐的溶液,试纸变蓝,说明加碘盐中有IO3— |
D.往FeI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变成棕黄色,说明有Fe3+生成 |
实验室常用浓H2SO4与硝酸钠反应制HNO3,其方程式为:
NaNO3+H2SO4 NaHSO4+HNO3↑,制取HNO3时,下图所列装置中最适合的是
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
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下面的氧气
含量比液滴边缘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区腐蚀比(b)区腐蚀严重 |
B.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4Fe+3O2→2Fe2O3 |
C.该过程是析氢腐蚀,负极反应为:Fe-2e →Fe2+ |
D.该过程为吸氧腐蚀,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
室温时,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分别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的种类最多的是
A.Cl2、Al(NO3)3、SO2、SiO2 |
B.CO2、Al、NaHCO3、N2O5 |
C.SiO2、NH4HCO3、SO3、CO2 |
D.CaO、CO2、Cl2、NH4Al(SO4)2 |
今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的新制氯水,浓度均为0.1mol/L。如果在甲瓶中加入少量的NaHCO3晶体,在乙瓶中加入少量的NaHSO3晶体,丙瓶不变。片刻后,甲、乙、丙三瓶溶液中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丙>甲=乙 | D.乙>丙>甲 |
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v | B.水的离子积常数Kw |
C.化学平衡常数K | D.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i |